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证券公司于1987年成立以来,证券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摸索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也逐渐暴露出很多体制上的缺陷和制度上的漏洞。在长期行情低迷的2000年-2006年间,积攒的问题和风险集中显现出来。根据统计,全国130多家证券公司中,有31家公司因风险过高难以持续经营,粗略计算造成的经济损失逾千亿,分析引发这场国内券商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因委托理财暂停过大、自营巨额债务、挪用客户保证金、对外担保、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造成的。国外也有诸多金融风险案例,比如2007年由美国始发的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仍然负面影响着全球经济,其中像美林、雷曼兄弟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也在危机中倒下。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机构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在面临高收益的诱惑时,出现的主观投机意识,违背了审慎合规这一最根本的金融经营理念,资本的逐利性与风险监管的滞后,促使危机愈演愈烈。反思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证券行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类似,都是通过管理或经营风险而获得利益的,在寻求风险与利益的相对平衡中生存发展的。所以,目前合规经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行业的主导思想,合规经营不仅关系到金融企业自身的存亡,还可能由此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基于对合规的重视,2003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指导性文件。2005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又在该文件的基础上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中国金融业纷纷对自己的合规工作出台指引性文件,继银监会、保监会之后,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对国内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框架性的要求。证券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它的基本业务是管理风险。合规风险是近几年才从操作风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风险,但又不仅局限于操作风险,它还包括一部分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内容,合规风险主要含义为证券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从理论研究上看,国外虽然在合规理念与做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证券公司合规管理研究主要放在了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投资银行,没有结合资本新兴市场做系统性研究,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更是只停留在概念的界定和理论阐述上,基于证券公司内部合规的独创性研究比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对合规管理概念、公司治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并尝试将三种理论融会贯通到证券公司经营与合规的日常工作中去。笔者所在的齐鲁证券做为国内首批试点合规券商之一,自2007年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合规管理经营,目前看在证券合规方面走在了全国券商的首列,文中通过对齐鲁证券合规体系构建的分析、具体违规案例的剖析,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外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行业的合规管理经验,控制风险,从而找出国内证券行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如何构建国内券商的有效合规管理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认为国内证券公司仍要继续提高对合规的重视,不仅“合规从高层合规做起”,充分利用合规的价值驱动,而不是看作一种任务。希望为我国证券公司在治理违规行为和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等方面提供些有益的建议和想法,这是本文写作的主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认为合规体系的建立健全是证券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规经营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我认为应当将合规管理与公司治理、企业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我认为过去将三者完全分裂的管理模式,是导致证券公司控制失效的重要原因。合理的划分合规管理的层次,优化现有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将合规管理融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实现不同层面的有效链接,使合规更加契合证券行业的发展。本文的另一创新观点是,将证券公司体系构建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职能层、业务层,优化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这样也可以尽可能多的获得董事会、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从而提高证券公司合规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