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通过决定控制权的结构对内部治理机制产生影响,最终进一步对公司绩效产生作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股权分置”制度,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的分割成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严重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也使得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在一个被扭曲的制度之上。这种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5年起,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在证监会的指导下正式试点启动,到2006年底,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自2007年开始,我国进入后股权分置时期,关于后股权分置时期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是对上市公司综合数据的分析,而对后股权分置时期行业小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尝试通过将产品市场竞争因素引入实证分析中,在修正现有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对小样本数据和样本综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拟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我国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有益建议。
首先,本文对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
其次,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做了简要的解释,并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同时分析了股权改革后样本上市公司绩效的现状。
第三,本文最终选取了56家公共事业行业、56家服装纺织行业和60家机械制造业共172家上市公司688个经验值作为研究样本,确立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衡量指标并提出研究假设建立分析模型。对研究样本分行业样本和全样本两个层次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利润率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股权结构的三个方面(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和法人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但这一结果在公共事业行业表现的并不显著;而无论是对样本行业数据还是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同时随着产品竞争强度的加强,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力度加大: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其影响力度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反而出现下降。
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优化股权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绩效给出了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