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因研究和问题解决教学研究都是近年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生物问题解决教学中进行归因研究不仅符合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教师的职业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了归因理论在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自编《高中生生物问题解决归因调查问卷》,对407名高中生生物问题解决归因特点及归因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发现:(1)高中生对生物问题解决的成功期望及成就动机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归因习惯。(2)高中生平时更倾向于将生物问题解决的成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即知识、问题表征、努力、解题策略及态度等。大部分高中生认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题意的理解与否对生物问题解决的影响最大,智力影响最小。(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类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在生物问题解决归因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其次,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归因对生物问题解决的影响,对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1)要了解学生生物问题解决的归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2)根据学生的归因特点,完善生物问题解决教学;(3)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4)注意教师行为。以便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完善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高中生生物问题解决的归因特点以及归因指导的方法,初步构想了归因理论在生物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流程,并列举了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这也是本研究最重要的创新之处。本文目前仅是对归因理论在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生物教师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