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是群体形式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和政治单位,也是最为稳定的人群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共同体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各民族都试图利用一定的机制来维护自身的所需利益。生活在云南的众多民族,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必然围绕民族利益展开多样互动,而且往往诉诸于最有效的权力机制在族际互动中展开博弈,就构成了所谓的族际政治。族际政治成为最有活力的政治形式。政治整合作为族际治理的强力机制,是指在云南多民族地区通过政治交流、政治互动等途径调试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族际关系以实现族际政治协调统一的巩固与强化和维护该地区政治稳定的政治手段与政治方式。在云南族际治理目标体系实现过程中,以民族关系调试为核心内容在内的相关族际政治内容成为政治整合统合各种利益与资源要整合的主要内容。云南政治整合缘起于远古至两汉之际多样族际政治生态的形成与发展。先秦时期,随着族群迁徙以及云南地理区位与环境相结合的作用,多样族际政治生态形成并发展。随着秦朝废分封设郡县,云南地区被纳入到了统一王朝国家的政治体系之中,开始了王朝国家政治整合的局面。相比于秦朝政治整合而言,两汉之际政治整合实现路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针对云南族际政治采用“大一统”的治理理念与羁縻制的制度化治理方式,增强了云南各族群对内地政权与文化的认同程度。随后,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爨氏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性独立政权体系,但是政治整合仍然持续进行,这一时期秉承着兼容并存的整合理念,云南族际“多元一体”格局得到了不断增强。元朝及后世王朝,云南重新被纳入到统一政权体系中,中央政府采取了土司制、土流并存与改土归流的制度化整合方式,期间虽然发生过为维护王朝国家疆域完整的族际战争,但也是为了消除整合障碍。总体来说,王朝国家时期的政治整合保证了云南地区各民族关系发展统一性与内聚性。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民族独立与民族国家构建成为近代中国当务之急。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完成了历史交付的民族国家构建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后,秉承“民族主义”内在取向,对云南地区展开政治整合,通过政治整合多种实现路径提升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塑造了新型民族关系,云南地区族际整体得到进一步增强,并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日渐融入到全球发展之中,地缘政治对云南地区族际政治影响巨大,同时市场体制作为不断推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助推器,也加速了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的分化,各民族在民族利益争取和实现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原有的民族利益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族际政治关系问题、族际政治互动问题、族际政治发展问题与族际政治整合问题四个有机联系的族际治理问题,各民族民族意识被激发,演变为民族主义,给政治整合带来挑战和困难。而政治整合机制的变迁就是在这种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力作用下实现的。新时期,当前云南地区族际关系与互动总体上呈现和谐局面,但是族际治理过程中潜在或显现的族际相关问题仍然存在,故当前政治整合转型与重构必须坚持求同取向才能切实解决族际治理问题,进而维护云南政治稳定,增强政治认同。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云南省发展思路给出“三个定位”的战略规划,其中,就云南省政治整合新模式采用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范式。因而,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整合的实现路径与基本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对于国家族际治理过程中推进政治整合贡献云南经验和云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