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分析PD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了解不同亚型PD患者的睡眠障碍特点。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确诊的原发性PD特征患者53例作为病例组,以改良Hoehn-Yahr分期为标准分为:早期帕金森组(H-Y分期1-2级,PD1组)24例;中晚期帕金森组(H-Y分期2.5-5级,PD2组)29例;以运动障碍为标准分为:震颤组29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组(PIGD)24例。同期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以面对面调查方式,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运动检查Ⅲ(UPDRSⅢ)、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PD组PDSS总分(PDS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组与对照组PDSS量表各项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ESS-T、SDS-T、RBD、RL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SAS-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D1组PDSS-T明显高于P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DSS各项比较,在夜间精神状态(PDSS-6、7)、晨起肢体震颤(PDSS-13)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日间过度嗜睡(EDS)、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SD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IGD组PDSS-T低于震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DSS各项比较,在睡眠维持(PDSS-3)、周期性肢体活动障碍(PLMD)(PDSS-4)、夜间精神状态(PDSS-6)、夜尿(PDSS-8、9)、夜间肢体活动情况(PDSS-12、13)、醒后精神身体恢复情况(PDSS-14)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DS、RBD、SDS-T、SAS-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D组较对照组易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总体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夜尿多等;PD患者更易伴发日间过度嗜睡、抑郁、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症,但PD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无区别。2、中晚期PD患者比早期PD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尿多、肢体疼痛、白天过度嗜睡、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提示睡眠障碍与PD病情严重程度有关。3、PIGD组较震颤组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维持障碍、PLMD、夜间精神状态差、夜尿多、白天过度嗜睡、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且PIGD组更易发生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