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反复发作性喘息,可逆性气道狭窄和气道重塑是其主要特征。依赖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持续活化与过度表达,使T细胞向Th2优势分化和Th2分泌IL-4,IL-5,IL-13等炎性介质,是哮喘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通过STAT6圈套寡核苷酸(ODN)和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共同培养来观察STAT6圈套寡核苷酸(ODN)对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1)实验分组:将48只BALB/c雌性小鼠分成两组:Ⅰ组,正常小鼠8只;Ⅱ组,哮喘小鼠40只;其中Ⅱ组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OVA组(B组)、哮喘脂质体组(C组)哮喘圈套ODN组(D组)、哮喘无序ODN组(E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建立哮喘模型,分别于第0、7、14天腹腔注射OVA致敏,第21天至28天雾化吸入5%OVA激发,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正常小鼠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2)末次激发24小时后,处死小鼠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行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HE染色肺组织切片观察气道炎症变化。取出哮喘小鼠的脾脏,分离脾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由阳离子脂质体2000转染剂携带合成的全链硫代修饰的STAT6寡核苷酸(ODN)转染细胞,再用OVA激发淋巴细胞使其激发活化。24小时后离心收集培养的脾淋巴细胞上清液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中的IL-13含量,离心后沉淀的细胞抽提总RNA逆转录转为cDNA,建立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进行PCR扩增,分析IL-13mRNA的相对含量。实验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Ⅱ组与Ⅰ组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Ⅰ组支气管上皮完整,杯状细胞少见,基底层及平滑肌层较薄,血管及气道周围见极少量炎症细胞,支气管管腔内无大量分泌物;Ⅱ组气管和血管周围及肺泡隔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气道上皮细胞增生肥大,上皮不完整,上皮下基底层明显增厚,气管内分泌物潴留,支气管平滑肌增生(3)脾淋巴细胞IL-13mRNA的表达水平:空白组(A组)、哮喘OVA组(B组)、哮喘脂质体组(C组)哮喘圈套ODN组(D组)、哮喘无序ODN组(E组)的淋巴细胞IL-13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7253±0.17883、4.54200±0.51474、4.22287±0.29981、2.09736±0.20819、4.37192±0.31691。哮喘ODN组(D组)和空白组(A组)低于哮喘OVA组(B组)、哮喘脂质体组(C组),哮喘无序ODN组(E组)(P<0.01);哮喘ODN组(D组)和空白组(A组)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脂质体组(C组)哮喘无序ODN组(E组)和哮喘OVA组(B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13的含量:空白组(A组)、哮喘OVA组(B组)、哮喘脂质体组(C组)、哮喘ODN组(D组)、哮喘无序ODN组(E组)IL-13含量分别为:1.51093±0.10415、2.97970±0.12980、2.88808±0.08958、1.57130±0.10443、2.93010±0.10128。哮喘ODN组(D组)和空白组(A组)低于哮喘OVA组(B组)、哮喘脂质体组(C组)和哮喘无序ODN组(E组)(P<0.01);哮喘ODN组(D组)和空白组(A组)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脂质体组(C组)哮喘无序ODN组(E组)和哮喘OVA组(B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脂质体2000转染FITC标记的STAT6圈套ODN能顺利进入哮喘小鼠的脾淋巴细胞;STAT6圈套ODN能特异性抑制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L-13mRNA的转录和IL-13的分泌;脂质体和无序ODN对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表达IL-13的影响没有差异性,说明STAT6圈套ODN对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IL-13的表达影响具有特异性而非脂质体和核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