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世界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很大一部分能源是靠不可再生的石油来提供的,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石油资源却日益枯竭,在这样的矛盾下,EOR技术脱颖而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供给的问题。二氧化碳泡沫驱作为一种新的化学驱技术,虽然表现出了多种优异的性能,但是作为一种复杂的两相流体,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二氧化碳泡沫液流动的机理研究仍然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指导二氧化碳泡沫在驱油中的应用。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将二氧化碳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简化为液膜在具有正弦界面的毛细变径管中的流动。在不丢失问题重要特征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了适当简化。针对人工实验误差大,数据少,效率低的特点,本文首先开发了二氧化碳泡沫液在变径管中流变学实验的数据采集系统、泡沫渗流实验压力采集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应用结果表明,两套数据采集系统,均能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效率和精度。其次利用变径管实验数据采集系统,本文研究了不同活化剂浓度和种类,以及两种气体内在相对泡沫液在变径管内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活化剂浓度的影响:随着SDS溶液浓度增加,在剪切速率增加的情况下,CO2泡沫剪切力增加;N2泡沫剪切力随溶液浓度变化不明显。2.活化剂种类的影响:在SDS和SDBS溶液浓度相等时,对于CO2为内在相的情况,SDS溶液所产生的CO2泡沫液的剪切力,相比SDBS溶液所产生的CO2泡沫液要大。当N2为内在相时,SDBS比SDS产生的N2泡沫的剪切力在整个剪切速率的范围内都要大一些。3.泡沫气体内在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DS为活化剂时,N2泡沫的剪切力在整个剪切速率的范围内均大于CO2泡沫的剪切力。最后,本文利用Surface Evolver软件,对直管和实验中的变径管模型建立了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泡沫薄膜液在准静态的条件下的流变形态。对于直管,发现带有一定阻力的模型获得的液膜形态更接近实验中的形态。对于变径管,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中的薄膜液的几何形态和压力波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在形态和压差波动方面相吻合,证明了利用Surface Evolver可对变径管内泡沫流变学特性进行定性研究的可行性。本文为后继的的实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对泡沫液在驱油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