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李杂交子代叶色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彩叶植物逐渐应用到园林绿化中来,李属彩叶植物就是其中一大类。但李属植物有夏季反绿现象,为得到更加优良品种,本研究以红叶李与安哥诺李为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对亲本与杂交子代间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筛选出具有红叶性状杂种优势的杂交子代优株,检测红叶性状的遗传稳定性,为培育李属彩叶植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有杂交子代红叶植株株高和地径、叶色参数a*值、叶片中各色素含量及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植株指标测定值大于平均值入选优株的原则,筛选出了10株子代优良植株,分别为1、2、3、4、7、10、11、12、15、16号植株。子代优株与母本色相a*值对比研究表明,在5-9月份子代优株a*值与母本之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2、3、4号植株a*值显著高于母本。优株与母本花色素苷含量均在7月或8月份达到最低。优株与母本花色素苷含量对比研究表明,11号植株不同月份的花色素苷含量均高于母本和所有优株平均值,与母本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子代优株和母本花色素苷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1号植株不同月份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均高于母本植株。将子代优株及母本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不同月份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子代优株中的1、3、11号植株花色素苷相对含量高于母本且差异极显著。从5月份到9月份,优株及母本PAL活性的变化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植株达到最低值的时间不一致,优株中1、4、7、10、11、12、16号植株的PAL活性在不同月份均高于母本。相关分析表明,植株叶片色相a*值与叶片花色素苷、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均呈显著相关性。花色素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PAL、CHI及PPO活性也显著相关。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RAPD)技术对红叶李与安哥诺李及其杂交子代中的10株优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然后对10株子代优株及其父母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条带89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5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9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74。依据所得到的遗传距离,按照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树状图。从树状图可以看出杂交子代中1号植株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15号、16号植株与父母本的差异最大。
其他文献
外源基因能否在转基因植物中稳定表达是影响植物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外源基因整合进目的植物基因组后,其表达与稳定性和转基因的失活与沉默有关;外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存发展作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幼儿园、儿童公园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 -Ham. ex D.Don)为蓼科(Polygonacea)蓼属(Polygonum)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具有耐荫庇、抗旱、耐寒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野生观赏地被植物。本研究采用模拟盆栽实验,研究了Cd2+、Pb2+两种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头花蓼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Cd2+、Pb2+在头花蓼体内的吸收、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园林照明得以迅速发展,从而为人们夜晚活动及美化城市创造了一个灿烂的前景。公园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其夜景观的营造对整个城市的夜间形象
马鹿(Cervus elaphus)是中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维持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非损伤性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但其短期内的变化很难观测。土壤活性碳能够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出土壤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