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研究中美领导人校园演讲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异同及两国领导人对介入资源策略性使用方面的异同。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语篇分析工具,选取中美领导人在2003年至2013年发表的跨文化校园演讲为语料,从介入子系统对中美领导人跨文化校园演讲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对中美领导人跨文化校园演讲中的介入资源进行统计。数据表明,中美领导人在介入资源的使用上呈相同的趋势,即对压缩资源的使用多于扩展资源,对否认资源的使用多于承认资源,对包容性资源的使用多于归属资源,对承认性资源的使用多于疏远性资源,而且包容性资源的实现多由情态意义词来实现。然而在介入资源的总量上,美国领导人跨文化校园演讲中的介入资源总量远远多于中方,几乎是中方的两倍。此外,美国领导人跨文化校园演讲中的否定资源要多于反预期资源,而中方恰好相反。然后,作者对中美领导人跨文化校园演讲中的介入资源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中美领导人在对介入资源的战略性使用上有着异同点。相同点在于中美领导人都通过人称代词“我们”的使用来强化介入资源的联盟作用,且都较多引用演讲所在地国家的名言或谚语来加强与听众的一致。不同点一是对包容意义、承认意义以及认同意义的实现形式略有差异。此外,中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对本国名言或谚语的引用有时采用无源或隐性引用,而这一现象在美国领导人的跨文化校园演讲中则不多见。本文分析出的中美校园演讲中介入资源的相同点可从校园演讲的特征及目的两个方面得以解释,不同点则可以从中美两国在文化、意识形态及外交政策方面的不同得以解释。本研究作为一项尝试性研究,希望能在运用评价理论对比分析中美领导人校园演讲领域作出一点贡献。同时,作者也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公众对国家领导人校园演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