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蹄疫(food-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病毒,有7个血清型,分别称为O、A、C、SAT1、SAT2、SAT3和亚洲Ⅰ型(Asia1)。FMDV感染细胞的先决条件是首先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研究表明至少有5种细胞识别机制,即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αvβ8和硫酸乙酰肝素可作为FMDV的受体。本试验将含有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基因的重组质粒B612p,转化到BL21(DE3)宿主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制备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基因目的蛋白,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利用SDS-PAGE电泳、间接ELISA法、Western blot分析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成功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β6亚基配体结合域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4C7、E7C7、B8C9、C2D8和B7B6,其分泌的McAb为IgG2b(C2D8)和IgG2a(4C7、E7C7、B8C9、B7B6)亚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整联蛋白αvβ6受体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利用pcDNA3.1(+)-β6p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CHOK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整联蛋白β6亚基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分布。间接免疫组化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整联蛋白αvβ6在健康猪舌、唇、气管等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抗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小鼠IgG分别作为二抗。结果表明,pcDNA3.1(+)-β6p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的CHOK1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内可见致密的绿色荧光,猪舌、唇、气管等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内均出现了特异阳性反应物,表明整联蛋白αvβ6受体广泛分布于猪体的器官组织细胞中,为深入研究整联蛋白αvβ6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