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如何在生态危机下智慧地生存,这既是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深层生态学对这一时代之问做出了回答。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哲学流派,被认为是激进环境主义的代表之一。环境保护中的激进派认为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讲是价值危机和文化危机,因此,只有打破自牛顿——笛卡尔以来形成的二元论机械世界观,并形成新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伦理观,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西方环境哲学伦理学界的动物权利、生物平等等理论,尽管在理论主张和逻辑论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呼吁人类要实现伦理观念的转变,呼吁人类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在环境伦理学发展的大潮中,挪威学者奈斯创立了一种颇具震撼力的生态中心主义学说——深层生态学。以奈斯为代表的深层生态学者突破了浅层生态学的局限,探寻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世界观、价值观、实践方式及绿色政治。深层生态学为人类如何在生态危机时代智慧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思路。深层生态学对环境问题的深层思考,以及它包括整体主义、自我实现在内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对转型期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被誉为“深层生态学之父”的阿伦·奈斯(Arne Naess,1912—2009)是世界著名哲学家。奈斯不仅创立并发展了“深层生态学”这一最具革命性的生态哲学理论,而且亲自参加并引领了深层生态运动,在学术界及西方环境运动中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如果不研究深层生态学,对西方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认识就会有一个断层;不弄清奈斯的深层生态思想,就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深层生态学。奈斯的深层生态思想是人们反思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他的整体主义的环境保护理念以及实践主张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借鉴。对奈斯的深层生态思想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发现其在自然观、伦理观、实践观以及哲学研究范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可以弥补西方环境伦理领域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法、辩证思维等方法对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解读与研究。本文共分七章来研究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第一章绪论,介绍了以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为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在对国内外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章首先介绍了奈斯的生平和成就,重点突出了奈斯故乡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以及他的受教育经历,同他具备浓厚的生态意识之间的关系。其次系统梳理了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阐明奈斯的生态思想是对时代难题的思考与回答。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广泛思想渊源。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形成与产生,广泛地借鉴与吸收了东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文化资源、现代生态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现象学方法。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所吸收的西方文化中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主要包括斯宾诺莎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哲学思想,以及蕴含于西方文化中的万物平等思想。奈斯所借鉴的东方思想主要包括东方佛教中的整体主义、尊重生命思想,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自我实现和简朴生活的追求,等等。奈斯还吸收了现代生态学、格式塔心理学中所蕴含的整体主义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整体主义思维。正是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奈斯建构起了完整的深层生态学理论。这种广泛的思想渊源表明奈斯的生态思想与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也暗示了他的生态智慧与不同国家文化融合的可能性。第四章从本体论、逻辑体系和方法论三方面探讨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特点。首先,从本体论和世界观看,奈斯持有的是一种整体主义的实在观与自然观。奈斯坚决拒斥把人与自然分离开来的二元论以及由此带来的机械论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价值观。奈斯把世界看做一个由有机体和无机体等不同要素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网络”。在本体论上,奈斯认为一切实在都是动态的、易变的、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和相互依赖的。奈斯的这种整体主义实在观和自然观,被深层生态学者称为是一种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哲学范式,这种新的范式具有后现代世界观的特征。其次,从逻辑结构看,奈斯通过一套形式化的演绎过程将自己的哲学观和实践观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深层生态学的基本逻辑体系。奈斯以普通哲学和宗教为基础,从中推演出深层生态学平台(deep ecology platform),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提供了一套假设和原则,并通过逻辑推演得出了一些结论和指导,从而构建起一个多元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深层生态学思想的逻辑体系。为了说明这一点,奈斯使用“围裙图”来说明不同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奈斯在“围裙图”中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推导方式:自上向下的逻辑推理采用的是“假说—结论”式的层层导出逻辑模式;自下向上的思考采用的是怀疑追问模式,是关于各种“为什么”和各种“如何”的不断追问的延伸。再次,从方法论上看,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方法可归纳为生态现象学方法、生态学方法、深层追问法、直觉方法。除了一般哲学方法之外,奈斯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方法。此外,奈斯还吸收了古代怀疑论、格式塔知觉心理学、现象学、直觉主义、系统哲学、分析哲学、禅宗和道教等众多方法的合理成分。第五章从“生态智慧T”、“自我实现”、实践纲领、实践主张以及绿色政治思想等五部分,全面探讨了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奈斯的深层生态思想。首先,本部分分析了奈斯的“生态智慧T”。“生态智慧 T”是奈斯对其深层生态学进行体系化、哲学化和抽象化概括后形成的,它不仅集中体现了奈斯在生态危机时代的生存智慧,而且也为深层生态运动提供了哲学支持。在奈斯的“生态智慧T”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原则,它既是深层生态学理论的起点,又是深层生态运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与“自我实现”密切相关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是深层生态学的另一条最高原则。深层生态学主张的平等,是生态中心意义上的平等,是把平等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生物圈的彻底的平等主义。其次,本部分剖析了奈斯的“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是“生态智慧T”及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原则。在奈斯这里,自我是扩展到了“生态自我”的人与自然高度认同的“大我”。“自我实现”如何落实呢?在奈斯看来通过“认同”可以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扩展与飞跃。为此,奈斯提出了“认同的范式”,他认为通过情感共鸣可以实现人与外物一体的大我感觉。认同范式下的自我实现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样的呢?奈斯认为“万物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就是自我实现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其三,本部分分析了奈斯深层生态思想的实践纲领。为了更好地指导深层生态运动,1984年4月,奈斯和塞欣斯在加州发表了被称为深层生态学平台的行动纲领。为了避免误解,并使深层生态学理论进一步清晰化,奈斯和塞欣斯后来又对行动纲领的某些部分进行了补充阐释和澄清。其四,本部分探讨了奈斯的深层生态实践主张。奈斯认为,首先我们必须要从观念上改变现代人对生态问题的根本看法,必须重视培养深层生态意识。奈斯所倡导的深层生态意识培养路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教育、个人亲近自然的直接行动、社会与政治领域的行动三个方面。奈斯反对浅层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保护思想与环境污染解决策略,主张顺应自然的整体性的保护策略。奈斯反对消费主义,提倡用简朴的生活方式取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他详细列举了 25种深层生态学的生活方式。其五,本部分探讨了奈斯的绿色政治思想。奈斯看到了国际上政治发展的绿色化趋势,并提出了自己的生态政治主张。在奈斯看来,只有实施绿色政治策略,才能解决好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奈斯认为随着深层生态运动的兴起,红、蓝两极对立的原有政治结构被打破,绿色成为了政治三角中的第三极力量。在奈斯看来,污染、资源、人口和非人类种群的数量是生态政治的核心问题。奈斯还对当前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层生态学的审视,提出了“基于生态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六章介绍了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受到的批评以及奈斯本人和学界对相关批评的回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层生态学的影响遍及整个西方生态运动。作为一种当时正在修正、发展中的理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社会生态学家、生态女性主义者以及克里考特、罗尔斯顿等生态学者,都曾经提出过质疑与批评。对奈斯生态思想理论方面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的“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两大主张上。对奈斯实践主张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奈斯的人口减少论和社会公正上。对此,奈斯本人以及其它深层生态学者都给予了回应。第七章分析了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贡献、局限以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作为激进环境运动的代表人物,奈斯的生态整体主义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包括:开创了一种符合后现代精神的生态世界观;提供了一种新的整体主义的环境保护理念;提供了一种“手段简单,目的丰富”的简朴的个人生活方式;倡导理论的实践性,等等。奈斯深层生态学的局限主要体现在:理论严谨性有所不足;从生态学到深层生态学的论证不充分;思维方式上的二元论嫌疑;方法论上直觉带来的神秘倾向;对社会公正问题关注不够等。在北美等西方国家,深层生态学思想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领域中。随着全球化进程,深层生态学日益扩展到全球,在发展中国家也引起广泛的争论,并带来很大的思想上的冲击。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