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卵巢上皮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很高,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位于第三位,但是卵巢癌死亡率确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卵巢癌发病隐匿,病因不明,病人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又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一般妇科检查不易触及,一经发现大多病人都属于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卵巢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低。但随着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不断发展,卵巢癌病人的生存时间延长,75%-95%晚期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癌性疼痛的表现,因此如何减轻和解除卵巢癌癌症病人的疼痛已成为癌症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癌痛是晚期卵巢癌病人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癌痛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部分,已得到充分重视,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痛严格按照WHO规定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遵循从弱到强、从少到多地使用阿片类镇痛剂。该治疗方案虽有规律可循,但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作用、药物滥用等。由于癌痛发生的复杂性和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癌痛的治疗靶点,而选择癌痛传导通路中低位的安全性高效果专一的靶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向。目的:1研究内皮素A受体(ETAR)在卵巢癌模型小鼠的疼痛传导中作用。2研究鞘内给予内皮素受体激动剂(ET)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后对卵巢癌模型鼠背根神经节(DRG)中p38MARK表达的变化。方法:1选用5周龄未交配的雌性BALB-C小鼠40只,体重25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n=10),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ET组、模型+BQ123组。背侧入路法于小鼠左侧卵巢接种腹水瘤S180肿瘤细胞建立小鼠原位卵巢癌移植模型。模型+ET组和模型+BQ123组于术后第9天、第11天、第13天分别鞘内给予内皮素(ET)、BQ123,一天一次。2应用Von-Frey纤维机械刺激器于手术前(第0天)、术后第7天、第9天(给药后第1天)、第11天(给药后第3天)、第13天(给药后第5天)观察不同分组小鼠机械性缩足反应的阈值(MWT)。3于第13天给药后处死小鼠,取腰段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法测定内皮素A受体(ETAR)、p38阳性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测定p38的表达。结果:1模型对照组对比于假手术组小鼠MWT值于术后第5-12天下降。与模型组对比,模型+ET组于第7天鞘内给予ET的小鼠MWT无明显变化(P>0.05)。但模型+BQ123组可部分缓解卵巢癌疼痛引起的机械痛敏(P<0.01)。2模型对照组小鼠DRG神经元中ETAR、p38的阳性细胞数比假手术组小鼠高(P<0.01),模型+ET组小鼠DRG神经元中ETAR、p38的阳性细胞数比模型对照组高(P<0.01),模型对照组小鼠DRG神经元中ETAR、p38的阳性细胞数比模型+BQ123组小鼠高(P<0.01)。3模型对照组小鼠DRG神经元中p38蛋白的表达量比假手术组小鼠高(P<0.01),模型+ET组小鼠DRG神经元中p38蛋白的表达量比模型对照组小鼠高(P<0.01),模型对照组小鼠DRG神经元中p38蛋白的表达量比模型+BQ123组小鼠高(P<0.01)。结论:1鞘内注射ETAR拮抗剂可部分缓解卵巢癌小鼠的机械痛敏。提示内皮素A受体可能参与了卵巢疼痛的发生2鞘内给予ETAR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卵巢癌小鼠DRG神经元中p38分别表达上调和下降,推测ETAR在疼痛传导过程中可能会促进p38MARK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