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全球金融活动更加频繁,银行业高速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对传统的运营模式、服务理念和业务流程实行变革,纷纷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智慧银行”转变。运营服务是银行业务的基础与核心。随着业务集中化、后台化,“运营工厂化”模式日趋受到重视,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集中作业中心,提升后台运营能力。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作为中国银行31家境内一级分行之一,近三年绩效考核居系统内前20位,经营效益大幅度提升,连续三年利润突破10亿元大关。在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竞争的基础上,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提出运营产生生产力的理念,寻求通过前台业务后台化,后台业务集中化,集中业务高效化的方式,将前台非增值业务上收到后台处理,以缓解前台人员、系统压力,改善客户体验。收付清算部作为后台业务的集散地,发挥着业务处理中心的作用。收付清算业务有其自身的特点,业务范围上存在国际、国内的差异,业务品种上存在业务量差异,业务量上存在波峰波谷差异。随着新上收业务在后台集中,收付清算部将面临巨大的人员压力。但有压力并不意味着后台要增加相应的人力,而是要通过流程优化,合理安排现有人员、业务量、业务发生时间与新增业务的关系,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消化业务量增加带来的人员压力,做到增活不增人或少增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节约,最终促进利润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我行收付清算现状,详细阐述开展收付清算运营能力分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入精益生产中“均衡生产”理念,将收付清算业务按照业务性质分成“动账”、“不动账”两类,提出“点优先”、“段优先”、“无差别”三种业务处理时效级别,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秒表测时法”、“正态分布法”、“混合方法论”和“背包算法”进行业务流匹配,通过对收付清算各项业务处理时间段的重新排序,均衡各工作时间段业务量分布。本文所述业务流匹配模式如在全流程中实际应用,还将受到一些前提条件的制约和外部的因素影响。对此,本文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该模式的应用将对实现科学的产能管理,达到收付清算运营能力最优化,提升运营生产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