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性能系数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核心参数,是实现结构延性能力和承载能力双重控制的纽带。现阶段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是基于结构非线性性能的研究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在R-μ-T关系上的。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在运用R-μ-T关系时存在-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未能有效体现“地震作用-延性等级”的组合,因此,对结构R-μ-T关系的研究便成为完善和发展现行规范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针对RC框架-剪力墙结构R-μ-T关系中性能系数的四个分量展开研究,初步完成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基于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比。以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分析对象,尽量基于相同或相近的条件,分析对比了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宏观上认识我国规范与国外规范在应用结构性能系数上的差异。
(2)SDOF体系延性折减系数研究。通过对SDOF体系运动微分方程的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延性折减系数与结构特征参数间的关系,通过SDOF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基于地震动分类的四类场地上的延性折减系数谱。
(3)MDOF体系延性折减系数研究。以5个实体结构为基本模型,分别对这5个MDOF体系及其等效SDOF体系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通过修正相应等效SDOF体系的延性折减系数谱来建立MDOF体系的延性折减系数谱。
(4)阻尼折减系数研究。基于SDOF体系的延性折减系数研究思路,讨论了不同阻尼比对5%阻尼比的“标准谱”的修J下作用,据此建立阻尼折减系数谱。
(5)结构超强系数分析。针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讨论了其超强系数的一般变化规律,主要考虑烈度和楼层数(结构周期)的影响;基于相同抗震等级原则建立了7度区大于60m高的A级高度RC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讨论了影响结构超强系数的因素,并建立此范围内的结构超强系数一般估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