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全GFRP筋SS-SCC梁抗剪承载力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锈蚀导致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引起整体结构工作性能退化已成为所有工程结构的一大病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因其轻质、高强、抗疲劳、极耐腐蚀而被鼓励作为钢筋的有效替代物用于新型混凝土结构,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由于工程用料所需的淡水河砂资源面临极度缺乏的困境,采用海水、海砂配制混凝土已成为一种选择。通过引入粉煤灰、石灰石粉等胶凝材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能有效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当前,关于FRP复合材与海水、海砂的组合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各类FRP筋增强混凝土结构受弯性能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配FRP箍筋混凝土结构受剪性能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各国出台的FRP筋增强混凝土结构抗剪设计公式,所得结果多偏保守,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混凝土结构受剪过程中各个核心参数对抗剪承载机理贡献尚不明确以及剪切破坏的脆性破坏性质。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精准的方法为FRP筋增强混凝土结构极限抗剪承载力提供预测。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NN)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可用于FRP筋增强混凝土构件抗剪强度预测技术。混凝土基体类型对极限状态下的抗剪承载力并无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已有FRP筋梁抗剪数据库开展相关研究。本文拟进行基于神经网络的全GFRP筋海水海砂自密实混凝土(Seawater Sea-sand and Self-Compacting Concrete,SS-SC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9根全GFRP筋SS-SCC梁进行四点加载试验,围绕抗剪强度、破坏模式、失效机理及计算模型等多个核心问题,重点研究剪跨比、梁高、GFRP纵向配筋率、有无GFRP箍筋及混凝土基体类型对全GFRP筋SS-SCC梁抗剪承载力作用及影响规律,分析梁加载过程中开裂荷载、裂缝开展及延伸、梁变形规律、GFRP纵筋、箍筋应变以及梁破坏模式。同时,对比分析已有的FRP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模型,基于现有的抗剪试验数据库与本文试验数据对其进行评估。(2)基于大样本试验数据库,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法构建FRP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评估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抗剪承载力预测可行性。采用该模型进行参数分析,以研究不同参数对全FRP筋SS-SCC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3)基于无腹筋及有腹筋FRP筋增强混凝土梁样本数据库,建立可同时用于无腹筋及有腹筋梁抗剪承载力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将其与各国规范、学者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网络模型预测可行性。基于无腹筋及有腹筋神经网络模型,选取要求内的参数取值,进行无腹筋FRP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探析混凝土强度、剪跨比、FRP筋纵向配筋率、FRP筋弹性模量及构件宽度对无腹筋FRP筋混凝土梁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提出考虑尺寸效应的抗剪承载力预测公式。(4)通过无腹筋及有腹筋神经网络模型剥离FRP箍筋抗剪承载力贡献。开展箍筋抗剪承载力参数分析,讨论各参数对FRP箍筋抗剪贡献影响规律,揭示FRP箍筋与各参数间的耦合作用。最后,提出一种考虑各参数与FRP箍筋间耦合作用的FRP箍筋抗剪承载力预测公式。对比分析考虑参数耦合效应的FRP箍筋抗剪承载力预测公式,评估其抗剪承载力预测精度。(5)基于全FRP筋混凝土梁抗剪试验数据库,评估本文基于参数研究,经回归分析得到的考虑尺寸效应与耦合作用的全FRP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预测表达式。
其他文献
脑机接口独立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通道之外,它为用户大脑与外界环境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脑机接口在医疗、军事、家居、游戏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由于脑信号本身存在的非平稳性以及不同受试者的脑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脑机接口训练的模型往往在新的受试者数据上表现不佳。因此,在使用脑机接口系统之前,一般要针对每个受试者进行长时间的系统校正,这已成为限制
大直径泥水盾构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为复杂,尤其对深层土体变形具有较大的扰动。因此,本文依托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段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深层土体沉隆变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利用集中力作用下的土体变形解,结合了盾构刀盘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摩擦力、盾尾注浆压力,得到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沉隆的计算公式
肿瘤,外伤,外科手术或炎症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骨缺损,而骨骼的自我再生能力有限,需要大量的外科手术进行重建。然而临床应用的许多疗法,如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或假体材料均具有相当大的缺点。为了满足临床需求,迫切需要研发一款有效促进骨骼原位再生的骨组织工程支架。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无机天然复合材料,因此从仿生角度来看,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结合是制造类似于骨组织材料的自然策略。海藻酸钠(Alg)和ε-聚赖
环烯烃类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柔性透明聚合物,在射频、微波、毫米波乃至THz区域(0.1THz–10THz)呈现出较稳定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极低的介电损耗因子,尤其适合于电磁波传输损耗较大的毫米波甚至太赫兹电路的应用需求。本论文主要基于COC材料,开展微波毫米电路设计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透明低损耗材料COC的基本特性研究。包括CO
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菌等功能。然而,天然茶多酚存在着易氧化、不稳定、脂溶性差等缺点,严重影响了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分子修饰等方法改变茶多酚的理化性质是改善茶多酚性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探寻一种既能保持茶多酚稳定性又能提升其活性的改性方法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茶叶为原料,进行茶多酚提取和酰化改性,并探究了改性对茶多酚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不断受到关注,其国际传播在国内学界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国内媒体主动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能力尚需加强。作为科技部主管、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主办的外宣期刊,《国际人才交流》积极策划相关选题,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国际组织等优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贡献了积极力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朝着方便快捷安全的方向进行。基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起来。从传统的钥匙、密码锁再到先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等。这些先进的生物特征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会被遗忘或丢失,安全性更高,更加方便等。但是随着受众群体的增多,数据量会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更好的管理庞杂的数据、更高效处理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以及
硅油风扇离合器是一种以硅油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硅油的粘性剪切力来传递扭矩的机械装置。它可以根据发动机热状况来随时调节发动机的冷却强度,减少发动机的功率损耗,提高发动机寿命,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通过CFD数值计算方法与试验测试的方法对硅油风扇离合器滑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基于一款双面槽型硅油风扇离合器三维实体模型,考虑硅油风扇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热平衡与力矩平衡对滑差的影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说话人识别的研究重心逐渐从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向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迁移,在识别准确率及鲁棒性上已经全面超越传统的方法。然而,开放场景下的说话人识别因语音受到背景噪声、混响、多人同时说话以及语音时长不一致等复杂声学环境的影响,导致说话人识别模型无法在音频特征中有效提取具有身份辨别能力的特征,使得模型的识别效果欠佳。为了提升说话人识别模型在开放场景下的准确率及鲁棒性,本文就基于深度学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蓬勃发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人机交互作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部分,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灾难救援及外科医疗等多个领域。随着人机交互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摄像头等)已经不能满足任务需求。出于效率和安全性的考虑,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生理电信号用于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脑电图和肌电图开发一个用于移动机器人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