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还原法制备铜、铁、镍、钴纳米粒子的研究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er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因而表现出在电子学、光学、化工、陶瓷、生物和医学等诸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研究了在金属盐的水溶液中,以Na2S2O4为还原剂,制备铜、铁、镍、钴纳米粒子的方法,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粒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  首先以CuSO4·5H2O为原料,以Na2S2O4为还原剂,研究液相反应中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生成铜纳米粒子的影响。通过沉降实验比较,得出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时,所生成的铜粒子水溶胶沉降速率最慢。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铜粒子沉降速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按照所取CuSO4·5H2O的质量,每克添加0.05 g/m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4 ml搅拌均匀后,再按照 CuSO4·5H2O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4.1,加入 NaOH固体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手套箱中,并通氮气保护,再按照 CuSO4·5H2O与Na2S2O4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加入 Na2S2O4粉末,在80℃水浴中加热搅拌30 min。样品经 XRD分析为铜纳米粒子,利用谢乐公式计算铜粒子平均粒径为53 nm,呈面心立方结构。TEM图像显示所制备的铜纳米粒子粒径在50 nm-90 nm。  采用与制备铜纳米粒子类似的研究方法,以FeSO4·7H2O为原料,以Na2S2O4为还原剂,最终确定铁纳米粒子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按照所取 FeSO4·7H2O的质量,每克添加0.05 g/ml的阿拉伯树脂胶溶液4 ml搅拌均匀后,再按照 FeSO4·7H2O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4.2,加入 NaOH固体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手套箱中,并通氮气保护,再按 FeSO4·7H2O与Na2S2O4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加入 Na2S2O4粉末,在70℃水浴中加热搅拌30 min。XRD结果表明还原产物基本为铁粒子。TEM图像表明铁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在50 nm-100 nm,呈球形。  在成功合成铜、铁纳米粒子基础上,以NiSO4·6H2O为原料,以Na2S2O4为还原剂,确定合成镍纳米粒子最佳工艺条件为:按照所取 NiSO4·6H2O的质量,每克添加0.05 g/m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液2 ml搅拌均匀后,再按照 NiSO4·6H2O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4.1,加入 NaOH固体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手套箱中,并通氮气保护,再按照 NiSO4·6H2O与Na2S2O4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加入 Na2S2O4粉末,在70℃水浴中加热搅拌30 min。XRD结果表明还原产物为镍纳米粒子,通过谢乐公式计算,纳米镍粉粒径25 nm,呈面心立方结构。TEM图像显示镍粒子的粒径为30 nm左右。  最后把上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沿用于钴纳米粒子的制备,以CoCl2·6H2O为钴源,Na2S2O4作为还原剂,确定钴纳米粒子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按照所取CoCl2·6H2O的质量,每克添加0.05 g/ml的司盘-20溶液1 ml搅拌均匀后,再按照CoCl2·6H2O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4.2,加入 NaOH固体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手套箱中,并通氮气保护,再按照 CoCl2·6H2O与Na2S2O4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加入 Na2S2O4粉末,在90℃水浴中加热搅拌30 min。XRD结果表明还原产物为钴粒子。TEM图像表明钴纳米粒子颗粒尺寸集中分布在50 nm-200 nm之间。
其他文献
锗酸盐纳米线/纳米棒具有良好的光催化、传感、电学及光学特性,在纳米光催化、纳米光学、纳米电学及传感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论述了三元氧化物纳米线/纳米棒、锗酸
近年来在淤泥质土层施工工作中,单一的钻机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施工标准,不能确保相关的施工质量和效果.而旋挖钻机结合回转钻机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淤泥质土层的施工工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