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为中医学经典方剂茯苓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虚饮停证)的临床研究,其研究属于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的研究领域。通过该试验的临床研究,验证茯苓甘草汤加味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为日后临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虚饮停证)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门诊,且符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虚饮停证)临床诊断的患者,共72例。入组后,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5例患者脱落,最终治疗组入组34例,对照组入组33例。治疗组给予茯苓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温胃舒颗粒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情况和胃镜下胃黏膜积分差异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脘痞痛、胸腹堵闷、呕吐痰涎、肢体沉重、口黏不爽、口淡不饥单项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积分比较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镜下胃黏膜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估此次临床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应用治疗药物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茯苓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虚饮停证)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胃脘痞痛、胸腹堵闷、呕吐痰涎、肢体沉重、口黏不爽、口淡不饥等临床症状,且可以有效改善胃镜下胃黏膜红斑、糜烂、出血等表现,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