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裸子植物银杏纲中唯一现存的中生代孑遗植物,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植物系统学价值。本研究对中国的银杏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I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选取中国的6个银杏群体(包括可能的野生群体和栽培群体)以及国内外一些零星分布的银杏个体,从保护生物学角度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结果。 1.我国主要的银杏产区为江苏、山东、广西、湖北、河南、浙江等地,而天然银杏资源主要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县、湖北大洪山区、伏牛山区的河南嵩县、重庆南川金佛山等地。 2.用13个ISSR引物和12个RAPD引物分别对6个群体共90个银杏DNA样品进行扩增,分别得到8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5个)和97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数(PPB)分别为71.6%和68%。ISSR所揭示的银杏遗传多样性无论是物种水平(HE=0.2485,Ho=0.3701)还是群体水平(HE=0.1849,Ho=0.2706)均高于RAPD分析所得的结果(物种水平:HE=0.2220,Ho=0.3366;群体水平:HE=0.1647,Ho=0.2397)。因此,在研究亲缘关系非常近的银杏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试图确定群体间或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时,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RAPD分子标记技术更为合适。由ISSR所得的遗传距离和由RAPD所得的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0.5621(P=85%)。 3.ISSR与RAPD两种分析手段,尤其是ISSR分析所得的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值与其他一些裸子植物的RAPD数据资料进行比较显示,银杏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其中,WC群体和TM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在所有研究群体中,栽培的T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结合各群体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认为WC和TM两群体所在地最有可能为野生银杏冰川期避难所。 4.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所揭示的银杏自然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ISSR:GST=0.1799,ΦST=16.3%;RAPD:GST=0.2584,ΦST=27.6%)高于其它裸子植物。6个银杏群体共90个样品的单株UPGMA聚类分析亦显示来自同一群体的个体大体上都能各自聚在一起,表明各银杏群体已有相当程度的遗传分化。特别是TX栽培群体基因型已高度特异化,与其它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最高。群体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人为选择压力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 5.只要让银杏群体保持自然的更新演替,自然银杏群体是能够在自然界继续生存下去的。建议对银杏自然群体的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群落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贵州务川县具有最适合于自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银杏生长发育的生境,加之此处银杏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建议在此处建立银杏自然保护区。因银杏群体间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建议在可能的自然群体间进行植株和种子幼苗相互移栽,以增强群体间的基因流,最大限度地保护银杏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