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必须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欧元的顺利创设和发展也对东亚各国产生了深刻的理论启迪、示范效应和竞争压力。
目前东亚各国政府间金融合作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国根据已经达成的清迈协议在进行双边货币互换的同时,建立了两个亚洲债券基金,并且已经开始就金融政策合作进行了初步的对话和协调。东亚地区在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情况下,金融合作反而先行一步,这与欧洲有很大不同,欧洲是先搞自由贸易区然后才开始金融领域的合作。
由此可见,东亚地区一体化未必需要也未必能够照搬欧盟的模式,它很有可能在某些新的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出现一些重大的突破。对此有学者提出了货币地区主义理论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货币地区主义理论的梳理,来探讨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兴起的原因,论述其发展现状。虽然地区金融合作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也无可讳言,仍面临着诸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在深化东亚地区金融合作时必须明确合作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建立地区制度化机制为目标,借鉴与创造并举,循序渐进地推进合作进程,寻找出地区金融合作的现实路径。
东亚地区金融合作还必须明确其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区分地区金融合作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为了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的再度爆发,根据货币地区主义理论和东亚地区实际情况,在短期内东亚地区应该建立和完善地区最后贷款人和紧急援助机制,同时推进建立一个成熟的亚洲债券市场,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建立“东亚货币体系”和创设地区单一货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其必将直面外部金融冲击,因此中国也必须重视并积极参与东亚地区金融合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