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金属材料电致强化与裂纹愈合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脉冲技术(Electropulsing treatment,EPT)是一种极速、非平衡的金属材料处理工艺,通过高密度脉冲电流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焦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金属材料中引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快速产生固态相变、诱发再结晶、促进位错回复和缺陷愈合等效果,目标实现组织优化、力学性能的恢复与提升。本论文深入研究了 EPT在高强度金属材料中的作用机制,发展组织调控新工艺,对于提升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选取传统高强度金属材料40CrNiMoA钢和18Ni马氏体时效钢,分别开展EPT对金属材料固溶、析出行为及裂纹愈合影响机制的研究;选取新型金属材料冷轧CoCrFeMnNi高熵合金,探究EPT的热、非热效应对高熵合金再结晶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不同初始状态40CrNiMoA钢在EPT后的硬度演化规律及其对应的微观机制。选取200℃回火和500℃回火的样品进行EPT处理,采用XRD、SEM、EBSD和TEM等技术进行跨尺度微观组织表征。探索了随EPT电压增加,200℃回火材料先软化后硬化及500℃回火材料快速硬化现象的微观机制,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 EPT对固溶强化钢铁材料的一般影响规律。EPT通过降低相变能垒,加速原子扩散,实现快速相变,引起了 40CrNiMoA钢的硬化和软化。研究了 EPT对18Ni马氏体时效钢析出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单次EPT研究脉冲电流致马氏体时效钢强化规律,通过EPT复合时效处理进一步验证EPT强化机制,探索制备高强马氏体时效钢。基于马氏体时效钢的团簇强化、析出强化两种强化机制分析其在电脉冲处理及时效处理下显微硬度与强度提升的微观机制。短时单次EPT诱发18Ni马氏体时效钢中的团簇析出,引起快速强化;不同EPT参数得到不同初始状态,进而在时效后得到不同尺寸和分布的Ni3Ti析出相,引起该材料的进一步强化。研究了 EPT对冷轧CoCrFeMn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物理机制,结合冷轧工艺与EPT工艺实现高熵合金的快速强韧化。设计室温EPT(RT-EPT)及液氮环境EPT(LN-EPT)对比实验,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脉冲电流导致的非热效应和热效应对再结晶作用的异同。研究了 RT-EPT和LN-EPT实现快速再结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分析了液氮环境对焦耳热与电子风力的影响。EPT加速再结晶形核与长大过程,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下,引起快速再结晶。由于液氮的快速冷却效果,抑制了再结晶过程中新晶粒形核与长大,从而制备了高强度低塑性的部分再结晶高熵合金样品。研究了 EPT对40CrNiMoA钢中长裂纹的愈合效果及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通过裂纹扩展速率数值的对比和裂纹面观察,结合脉冲电流的绕流集中效应及热压应力分析,发现在EPT作用下,裂纹面局部熔化桥联、裂纹尖端附近热压应力引起裂纹面偏折,导致长裂纹有效长度和裂纹扩展速率的明显降低,可实现40CrNiMoA钢疲劳延寿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星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作为获取全球风场信息最为有效的探测设备之一,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国内的相关科研单位也在积极开展有关研究,已经提出了开展直接探测和相干探测结合的复合体制星载测风项目,目标是获取0km~30km高度范围的全球三维风场信息。本论文基于该复合体制星载测风项目,针对其中的直接探测接收机和相干探测水平风场反演技术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复合体制激光雷达系统中的直接探测
GW150914信号的成功探测宣示着人类进入引力波天文学时代。一般认为天文学起源的黑洞宏观不带电,所以在引力波数据分析研究中都不考虑电荷量的影响。但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无毛定理,黑洞性质由且仅由其质量、自旋和电荷量这三个参数决定。而两个黑洞并合过程中辐射的引力波信号就包含了黑洞的这三个参数的信息,所以研究黑洞电荷量对引力波信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引力波信号包括旋近、并合和铃宕三个阶段,其中并合阶段只
铁基合金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及较好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结构材料。然而,当其在海洋、盐雾等苛刻环境中服役,将面临严重的氯离子腐蚀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高度依赖于其表面氧化膜的物理化学特性,这层氧化膜是离子传输、金属溶解和材料退化的保护性屏障。从电子/原子尺度研究氧化膜形成和钝性失效机制,以及合金化作用对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铁基
若个体不能确定有意义的长期目标并取得相应进展,就会对个体幸福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然而,许多人很难找到有意义的长期目标,尤其是未来工作自我。即使是那些成功找到自己远大目标的人,也常常无法实现这些目标。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使用思维模式-行动阶段理论作为总体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长期目标追求三个不同阶段的框架,并探究了自我反思在每个阶段的重要作用。思维模式-行动阶段理论指出,追求目标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是目前托卡马克的主要辅助加热与驱动方式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各大装置上。随着装置的运行参数不断提高,更高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温度会对低杂波驱动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刮削层中,低杂波与等离子体的非线性效应会很明显改变低杂波的电流驱动效率,包括参量衰变、碰撞吸收以及低频电子密度涨落引起的波散射等。目前,参量衰变和碰撞吸收的研究表明,参量衰变会使低杂波的频谱发生较大的展宽并且
<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国华电力公司深入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创世界一流企业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全力营造"留人聚才、干事创业"软环境,加快落实战略人才工程。其中,"青年干部培训"是公司战略人才工程落地实施的关键行动之一。为此,国华电力公司致力于在方案设计、精益运营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实践,力求通过更能激发青年干部潜力的培训项目,科学培养能承担并愿承
期刊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新型能源的储能载体备受青睐。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耦合电化学、力、热等多物理场的复杂过程,传统的实验方法难以获取电池内部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场耦合特性和机理阐释。本文以数值模拟手段为主,辅以实验表征和验证,针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电化学-力-热耦合关系复杂和机理不清等问题,从模型建立、机理分析和模型应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微观至宏观层
智能监控系统是一种针对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智能理解与分析的智能系统,被广泛应用在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领域。其中,行人重识别技术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与核心内容,该技术旨在判别由不同视域摄像机采集的数据中行人的身份,能够在大规模监控网络中对行人进行快速、高效的排查和追踪。现阶段,行人重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场景单一、模态单一、标签充足的封闭场景上。然而实际的应用环境往往是开放场景,场景中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约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扩大运营规模的重要因素。银行融资和贸易信贷是两种世界上最主流的融资模式。但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抵押品(有价资产)的缺失,获取银行融资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市场摩擦导致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融资难度。基于以上挑战,本文结合保险(一种金融工具)在银行融资中的作用、监督成本(一种市场摩擦)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和供应商债务分享在银行融资中的运用,分别对上述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高速运转,叶片的榫槽连接处、减振台搭接处以及尾喷管的调节片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动磨损现象。相比于普通的滑动磨损,微动磨损最大的特点就是位移小,因此极具隐蔽性。微动磨损主要产生两方面的损伤,一是直接造成材料表面磨损,可能会导致零部件的损坏。二是,可能会诱发裂纹的萌生,裂纹一旦萌生,可能成为零部件整体疲劳的裂纹源,并且在无察觉时发生扩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钛合金是航空发动机中的核心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