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英定语成分的对比分析及翻译研究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对定语结构、位置、排列顺序以及顺序背后的语言学成因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然而同声传译过程中的定语处理研究仍然较为缺乏,该领域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中心语置于句尾、多重定语、长句定语的处理等。笔者在同传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发现中英在定语和其所修饰的中心语位置上存在差异,常常导致传译困难:第一,汉语定语前置使得中心词常居于句子结尾,译员难以及时开口传译。第二,汉语定语前置的表达习惯使得中心语前的定语成分变长且逻辑关系复杂,而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定语则需后置,难以将中文定语成分对等地机械地译成英文,加重了译员逻辑理解、短期记忆并产出的负担,对译员立即产出自然、恰当、对等的译文构成困难。因此,本文从英汉定语位置差异入手,研究同传中对这一差异的处理策略,希望能为同传教学及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本文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和认知负荷模型的探讨,获得对含有定语且中心语后置句的相关处理启示,并总结平时学习与实践中的相关处理策略。随后利用实验来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即观察、总结并比较译员在处理含有定语且中心语后置的句子时使用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是否有效、是否有局限性等。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发现定中位置差异确实给中英同声传译造成了困难,导致漏译、误译现象;中心语滞后、句子作定语、多个定语并列等情况都增加了同传难度,对译员构成了更大挑战。策略运用上,有些译员能够较为纯熟地运用这些策略,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的精力,产生“恰当、自然、对等”的译文;也有些译员略逊一筹,有些句子上采用被动等待策略,造成停顿不自然、信息缺失等情况。每种策略都有其用武之地,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定中位置差异造成的困难诱因;而策略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组合使用策略可以帮助译员更合理地分配精力,顺利完成任务;得分相对较高的译员在翻译策略运用上较为多样和积极,但反之并不成立,即并非翻译策略运用得多样积极的译员表现就好,所以翻译策略的有效性也与译员本身的语言功底、百科知识、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其他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