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投资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个人或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方式,但是,从过去我国政府投资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且投资速度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政府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依旧通过财政自身收入、银行信贷、土地出让等方式来筹措资金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国政府相继试行一些新型融资方式,如PPP、BOT、TOT等,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有限,并且都存在一些弊端。随着政府融资渠道的丰富,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融资,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相信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未来的融资发展方向会向着这个方面转移。所谓的资产证券化指的就是将资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形成的现金流当成偿付手段,借助于结构化规划和布置实施信用增级,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资产证券发行的基本过程。其建立在相应现金流亦或是相应资产组合的基础之上,做为进行可买卖证券发行的资金筹集手段。在过去的几年中,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虽然已经得到国内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但并未真正应用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当中。根据我国近几年推行的试点计划可以看出,无论从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的适用性和在我国发展的潜力,资产证券化都可能是一种能够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并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项目融资形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对比传统融资方式与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优势,并且对于将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应用到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营模式,本文将从运作流程设计、基础资产范围、SPV选择、信用增级、风险控制五个方面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研究并以A市的地铁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项目进行具体资产证券化流程方案设计,从理论层面论证其在我国具体实施的可性性。最后本文得出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相关结论,目前我国融资方式依然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核心位置,从长远来看,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融资方式将会给投资主体内部的资产结构带来严重影响,较高的负债率不利于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面对巨额的发展资金需求,通过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来进行解决便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需要首要关注的地方。面对着我国地方政府如此巨量的存量资产,应当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其转化为资金,从而帮助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近段时间的PPP、BOT、TOT等融资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这里,笔者引入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希望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有效解决我国存量资产转换为流动资金的问题,通过文章的研究,笔者发现其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可能的的创新:(1)提出将地方政府存量资产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概念。(2)完善了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流程设计部分,分析得出更加适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流程。并以此构建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型,分析比较各种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同时,验证了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政策意见。本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资产证券化定价方式、具体的SPV管理措施、如何使地方政权完全控制基础资产等方面均未做出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