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灌注法及利用核磁共振测量尸体标本和正常人群的颈椎管容积及脊髓的体积,并探讨其动态变化趋势;2.介绍一种颈椎椎管容积测量方法。方法:1.完整截取6具尸体标本颈段(C3-C7),行X-ray检查,确认无骨折及明显退变和畸形后,采用颈部体表线圈,以无间隔梯度扰像回波序列方式对6具颈椎分别行过伸、中立、过屈三种体位下的3D矢状位T1加权像扫描,层厚1mm。在各矢状层面绘出颈椎管和脊髓面积,利用面积×层厚计算出各层体积,再计算完整体积(各层体积之和)。将颈椎管内脊髓取出,利用硅胶灌注法分别测量过伸、中立、过屈三种体位下各颈椎椎管的容积。将灌注测量的椎管容积和利用MRI测量的容积进行数学关联性分析和统计学分析。2.选取实验对象20名,行MRI检查,排除退变、畸形和对扫描发生恐惧者4名,利用同样的MRI扫描方式对16名实验对象进行扫描,测量计算颈椎管容积和脊髓体积,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1.将灌注测量的标本颈椎管容积和利用MRI测量的标本颈椎管容积进行数学关联性分析,得出两者间的关联系数(R2)是0.915,斜率系数为0.862。2.颈椎管容积的改变和颈椎屈伸角度的改变呈一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72。颈椎屈伸角度改变20°,C3-C7节段颈椎管容积改变约为1ml。3.过屈、中立、过伸三种体位下尸体标本和正常人群的颈椎管容积都有着相同的改变趋势,即V过屈>V中立>V过伸,且三个体位下的容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过屈、中立、过伸三种体位下尸体标本和正常人群的枕骨大孔下缘至颈2椎体下缘节段的椎管容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过屈、中立、过伸三种体位下尸体标本和正常人群的脊髓体积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的屈伸体位下,颈椎管的容积是变化的。由过伸向过屈转变时,颈椎管容积逐渐增大,颈椎屈伸角度改变20°,颈3~颈7节段椎管容积改变约1ml,颈椎管容积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颈3~颈7节段。且颈椎管容积的改变和颈椎屈伸角度改变呈线性相关2.不同的屈伸体位下,脊髓的体积是不变的,但脊髓的形态和在椎管内的位置是变化的。颈椎由屈曲向后伸转变时,脊髓在颈椎管内逐渐贴近椎管前壁。3.利用MRI可以测量无明显退变的颈椎管容积以及脊髓体积,MRI测量椎管容积和脊髓体积有着较高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