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巢蕨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1983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巢蕨是雨林中的大型附生蕨类植物,在保持雨林生态系统稳定、监测热带生态系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在海南岛独特的岛屿环境中,巢蕨存在的遗传变异,巢蕨居群的遗传分化状况、遗传结构,巢蕨居群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采集到海南六大居群的120份样本,并选择了同属植物与近缘属的植物为参比外标,运用RAPD分子标记检测海南岛巢蕨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借助NTSYS-pc、POPGEN32软件对遗传多态性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巢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确了自然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探明了各个居群的亲缘关系,为其保育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研究获得的结论如下:(1)从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六个居群120份巢蕨种质材料扩增,总共扩增出108条遗传标记,获得98个多态性标记,多态性百分率为90.74%,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标记为9.8个。(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能够将巢蕨种群内个体、近缘种、近缘属明显的分开,说明了该分子标记可应用于巢蕨属内的种间鉴定,甚至可能应用于巢蕨栽培品种的鉴别以及对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相似系数)=0.720可将巢蕨居群归为二大类。第Ⅰ类:五指山居群和鹦歌岭居群;第Ⅱ类:霸王岭居群、吊罗山居群、尖峰岭居群、黎母山居群。(4)根据地理居群分组统计遗传参数,阐明各地理居群内、居群间和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六个地理居群中,Ⅰ(遗传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黎母山居群、五指山居群、尖峰岭居群、吊罗山居群、霸王岭居群、鹦歌岭居群。黎母居群的Ⅰ(遗传多样性)最大,说明了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鹦歌岭居群的Ⅰ(遗传多样性)最小,说明了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估算群体的h(基因杂合度)=0.2315,Ⅰ(遗传多样性指数)=0.3582,反应了现有海南岛巢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5)遗传多样性参数估计揭示了巢蕨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漂变水平。其总的遗传变异中有20.19%变异存在居群间(Gst=0.2019),居群间基因流(Nm=1.9770)较小,居群间存在中等强度的遗传分化。(6)根据六个地理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将这六个居群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黎母山居群类型:第二类型区,吊罗山居群类型;第三类群区,五指山居群、尖峰岭居群与霸王岭居群、鹦歌岭居群。黎母山居群类型,结合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是海南岛的巢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区域,应该优先重点加以保育。
其他文献
拟南芥根具有结构简单、组织均一等特点,是研究植物器官发育分子机理的良好材料。目前,对拟南芥根的形态建成及生长发育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发育受控于相互作用
hepcidin是一类新颖的小分子抗菌多肽,其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还被认为是一种关键的铁代谢调节因子,在鱼类中分布广泛。为有效防治养殖鱼类病毒、细菌(特别是耐药菌)和寄生
目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GPS监控系统在车载、物流等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PS监控系统融合了GPS、GIS以及GSM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车、船、个人等移动目标的
微反应器具有可控性强、安全性好、传质传热效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混合醇胺溶液吸收CO2比用单一醇胺溶液有优势。本文采用单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混合
自达尔文以来,动植物颜色的多样性一直都吸引着生物学家和进化学家的兴趣,他们一直着力于颜色的多样性来验证自然选择学说,尤其是隐蔽、拟态,警戒等相关理论。但是几乎所有相
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气象资料,对于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尤其在一些难以架设观测台站的恶劣条件区域,卫星云图更是宝贵的气象信息来源。设置一定的时效限制,对云图的移动和变化情况加以预测,这一举措能够显著增强卫星云图资料的实用性。目前对云图的预测挑战有两个方面:实际观测到的云团变化,大多是非平稳、非线性和不规则的;同片区域内不同云系变化程度不同,难以用一种模型进行准确描述。针对上述
学位
目的1.通过访谈了解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2.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健康信念模型的理论指导下探讨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疾病易感性、严重性、感知到益处、感知到障碍、行动线索、自我效能层面描述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特征性变化。方法1.运用访谈对10名高血压共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及生活经历进行调查,探讨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海洋内生真菌Halorosellinia sp. (No.1403)和Xylaria sp. (No.2508)分离自我国南海红树林地区。Xyloketal B是从Xylaria sp. (No.2508)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结构新颖的缩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伪原薯蓣皂苷(pseudoprotodioscin,PPD)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mi R-182-5P是否通过靶向Fox O1参与伪原薯蓣皂苷抗肿瘤的作用,以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一、PPD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1.采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PPD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后的生长情况,筛选实验所需的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