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后我国影视套拍状况与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套拍是影视作品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影视套拍即影视制片方对同一题材进行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1990年代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影视套拍现象异常兴盛,从1992年至今每年都不乏套拍剧,其中1995年就有七、八部之多。对影视作品套拍的现象,社会各界认识、评价不一。影视制片方乐此不疲;评论界有的认为是粗制滥造,有的认为是充分解读;而对不是影视专业领域的人来说,套拍除了省钱几乎一无是处。但是影视套拍的生产方式在20世纪的中国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媒体技术进步,社会文化需求,和影视艺术发展的内在需要等多种因素的促使下诞生的。套拍剧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影响到电影院线上座率和电视荧屏收视率。因此深入研究影视套拍现象,发现并研究其问题,摸索其基本规律,对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举足轻重。1995年06期电影评介上凤莲、梁平的《影视“双胞胎”悄然兴起》一文是国内第一篇关于影视套拍的学术论文,文章归纳了1992年以来的影视套拍剧,指出影视套拍的优点和挑战。而后关于影视套拍的论述只在少数几篇非学术文章里见到,而且其理论范畴基本都停留在影视套拍的优点和挑战的总结中,大量的重复论述,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系统阐释。西方国家由于经济相当发达,电影行业也随之进步神速,而且西方受众接受影视文化的习惯不同,所以他们的电视剧发展并不与电影完全同步,所以也几乎没有影视套拍剧,更不可能形成象中国这样的气候,因此理论上也少有提及。本文拟以人民日报等报纸和国内相关期刊以及互联网等媒体的报道为来源,深入分析影视套拍现象,结合以前的相关研究去发现套拍现象兴盛的原因,用个案作文本分析罗列影视套拍存在的基本问题,然后总结影视套拍的基本技巧和经验,期望能为影视制片在进行影视套拍生产时指明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我们赞叹保罗·克利的绘画中那些充满幻想的形象,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并不完全是出自内心幻想,而更多是由艺术创作的方法产生的。艺术创作的方法是一种与人类全部艺术和文化历史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四川艺术设计教育也随着全国“艺考热”的升温,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艺术设计教育在
期刊
期刊
历史主题公园既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地方空间表征,也是其身份由来的空间见证;既是历史赋予的无形和有形的文化资产,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所需要的文化积淀资源。它依托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