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在踝关节肌肉力量与本体感觉训练的基础之上加入髋外展肌抗阻力量训练,对大学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髋外展肌肉力量、静态姿势稳定以及动态姿势稳定的干预效果,将髋外展肌抗阻力量训练加入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训练中,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训练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筛选出沈阳体育学院30名男性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大学生,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实验组采用髋外展肌抗阻训练结合踝关节常规训练作为干预。踝关节常规训练包括: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髋外展肌抗阻训练包括:侧卧直腿髋外展,蚌式运动,横向跨步走,以及站立髋外展四个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照组采用踝关节常规训练和同髋外展肌抗阻训练相同动作的自重练习。共为期8周,每周均训练3次。分别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进行等速髋外展肌向心和离心肌力测试,单双脚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以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评价问卷(CAIT)。研究结果:(1)等速髋外展测试:8周干预后,实验组的髋外展向心和离心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组间和组内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2)单、双脚静态平衡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重心移动轨迹周长、轨迹前后向和左右向标准差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组间对比中实验组的重心移动轨迹周长和左右向标准差较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SEBT测试: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M、M、PM、P四个方向上的够伸距离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L、L、A三个方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L方向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干预后除AL方向外的其他七个方向上实验组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4)CAIT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CAIT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CAIT评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CAIT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8周髋外展肌抗阻训练可使髋外展肌力产生了明显提高;(2)髋外展肌抗阻训练结合踝关节常规训练可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大学生静态和动态姿势稳定能力,尤其冠状面姿势稳定性提高更为明显;(3)髋外展肌抗阻力量训练结合踝关节常规训练对大学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姿势稳定性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踝关节常规训练结合髋外展肌自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