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TO)维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体外实验:健康献血者外周血经处理后得到的富血小板血浆(PRP)或者洗涤血小板和不同浓度的ATO室温孵育1小时,检测血小板聚集、粘附和P-选择素的表达。体内实验:缓解后的APL患者用ATO维持治疗过程中(10 mg/天),在ATO用药前、用药一周、用药两周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功能(血小板聚集、粘附和 P-选择素的表达)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和凝血酶时间(TT))。 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和ATO孵育1小时,ATO(2mM及以上)抑制 ADP(2mM)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TO(5mM及以上)抑制胶原(2mg/m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TO(2.5mM及以上)抑制胶原(20mg/ml)介导的血小板粘附,对纤维蛋白原(20mg/ml)介导的粘附无影响。ATO不影响凝血酶(0.1U/ml)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ATO和血小板共同孵育3分钟,对血小板上述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TO维持治疗AP L用药前、用药一周和用药两周三个时间点,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出凝血相关指标均正常,血小板聚集、粘附和 P-选择素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TO可影响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TO(10mg/天)维持治疗缓解AP L病人过程中,血小板数量,功能(聚集,粘附和P-选择素的表达)以及出凝血相关检查结果不受影响,该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第二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受阻和过度增殖而产生大量非功能性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同时有可能累及外周血和实体组织。FAB分型以形态学、细胞化学为基础,并以免疫表型分型为补充,按照白血病细胞分化和成熟程度的不同将AML分为M0-M7八类。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FAB分型上为M3。97%以上的APL患者在遗传学上表现为t(15;17)而表达融合蛋白PML/RARa。ATRA联合化疗药物治疗APL,完全缓解率高,且副作用较少。但约30%的患者在4-5年内会复发,大部分复发患者出现对ATRA治疗耐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在FAB分型上为M5,该类白血病一般预后差,没有特异的靶向药物。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物质,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多种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还具有抗肿瘤活性。但由于上述药物溶解性差,影响其生物利用率,而限制了药物应用。SM1044是一类新型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在保留其活性基团的基础上增加了其水溶性。本课题研究SM1044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以期发现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新药。 体外研究发现,SM1044可以抑制AML细胞株NB4-R1和U937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述作用的机制包括诱导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丢失,通过内在和外在两条途径活化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研究显示,SM1044可以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但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