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在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国际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与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等世界知名跨国银行相比,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海外机构数量相对较少,服务对象较为有限,人才不足且国际化管理经验相对匮乏,运营能力亟待提高。  本文从银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及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现实国情,以我国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通过对比国际化程度,量化分析当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特征,得到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排名。(2)通过实证模型,研究影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实际情况,选取九大主要因素,建立两个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银行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如下:在银行自身因素的回归模型中,银行总资产规模和国际化经验对国有银行国际化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净资产收益率对国有银行国际化程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外部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人均GDP、FDI、BTV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东道国(地区)国际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且人均GDP、BTV呈正向,FDI呈负向。(3)通过归纳和分析实证结果,并在借鉴了各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自身特有国情,提出既有针对性又具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民艺是“民众的艺术一,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器具即民艺品。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认为,民艺的美是自然、无心、健康与自由的。只有民艺的世界没有陷入外来手法和他国模仿的企图之中
中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于2001年加入WTO并于2005年进行了汇率体制改革。其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一步步加深,国际资本在中国流出入的规模也日益增大。国际资本为中国经
城市经济功能是城市功能最为重要的功能,它是通过一定的产业结构来体现的。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城市内的产业布局会因城市区位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交通路线是影响城市区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