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末(T1:化疗第5-7天)的骨髓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对早期疗效评估,及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的价值。 方法:我院自2005年9月-2010年10月住院的初治白血病病例72例,给予标准诱导化疗方案,对诱导缓解治疗期间T1时点细胞形态学分析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与患者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及总体生存(OS)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72例患者CR62例,CR率为86.1%,中位DFS为31个月,3年DFS率和OS率为45.9%及55.9%。1疗程CR患者55例,CR率为76.4%(占CR患者的89%),无诱导缓解期死亡。②以T1时点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10%对患者分组:组1(白血病细胞<10%)的患者1疗程CR率为92.8%,3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77.9%、71.2%;组2(白血病细胞比例≥10%)的患者1疗程CR率为53.3%,3年OS率和DFS率均为0。组1的CR率、DFS率、0S率均显著高于组2。 结论:⑴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通过定时骨髓像分析,评估AL的早期疗效方法简便易行,有助于个体化判断患者预后。据此个体化调整可避免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和长期生存。⑵根据诱导缓解化疗期间不同时点残留的幼稚细胞比例,可对初治白血病患者进行精确的预后分组,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有独立的预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