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膜电极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耐高温高压、耐酸碱、制备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在传感器、固相萃取、膜分离和色谱分析等领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是将印迹聚合物作为敏感材料研制的一种传感器件,近年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本论文在综述分子印迹技术和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构建了三种不同的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成功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主要内容如下:①电聚合法是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该法制备过程简单、膜的厚度能够通过控制电荷量进行调节。本实验以过氧化苯甲酰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过氧化苯甲酰分子印迹聚合膜。在K3[Fe(CN)6]和KCl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印迹膜电极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在该印迹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过氧化苯甲酰在1.86×10-51.23×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0.9922),检测限为1.9×10-6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响应快速、选择性好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②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NTs)高效电子传递能力和吸附性质,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高选择识别性能,本实验以叔丁基对苯二酚为模板分子,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用聚邻苯二胺法构建了叔丁基对苯二酚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实验表明MWNTs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印迹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强印迹聚合物的稳定性。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浓度与其差分脉冲伏安响应在1.0×10-45.0×10-7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4),检测限为1.8×10-7mol/L(S/N=3),在实际油样的检测中结果令人满意。③将多壁碳纳米管、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三者结合起来,构建了一种新型苏丹红I分子印迹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本实验选壳聚糖(CS)作为功能基体,硅酸正丁酯(TEOS)为交联剂,在MWNTs/GCE表面制备了对苏丹红I具有固定数量的特异识别位点的溶胶-凝胶印迹膜。结果证实,该溶胶-凝胶印迹膜修饰电极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对苏丹红I的浓度响应的线性范围为2.0×10-51.0×10-7mol/L,检测限为2.5×10-8mol/L。
其他文献
以加工后的废弃的龙眼壳为研究对象,研究龙眼壳多酚的提取工艺。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用乙醇提取该多酚的最佳工艺为:用浓度50%的乙醇,以1g:15mL的料液比,在50℃下提取1h。照此
化学修饰电极(CME)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它的兴起与电化学研究密切相关,并且成为电分析化学研究热点。修饰电极被广泛应用在生物样品分析、药物分析、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围绕奋斗、幸福及其相互关系,提出新观点、作出新论断,形成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奋斗幸福观"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现实内涵、广泛而深刻的思想
为探讨炼山后杉木各组分残余物性质特征,以杉木不同组分(枝、叶、皮、根)为试验材料,运用室内模拟方法,采用限氧升温炭化法,进行杉木各组分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所得生物炭的特
高中化学实验课萃取实验结束后,可以回收到不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如果不把碘和四氯化碳加以分离重新利用,这些紫红色的有气味的溶液只能作为废物排掉,污染环境。因此如何处理碘
本文从空间存在形式角度阐述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考虑人类聚居、农事耕作和休闲游憩活动开展的空间特征,基于两大理论支撑系统,总结出三种乡村旅游空间开发类型,建立乡村旅游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互联网对非营
在分析当前城市道路软质景观设计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软质景观设计应遵遁安全、生态、功能性、艺术性的原则;让公众参与到城市道路软质景观的设计中,注重人文
通过动力学推导,得到了膜生物反应器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确定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KS=264.04mgCOD/L,νmax=2.01d-1,K=
介绍了薄膜太阳电池在光伏技术中的位置,详细叙述了非晶硅、铜铟锡、碲化镉等主要薄膜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制造方法、研究进展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