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黛拉·沃斯尼亚杜(希腊)在《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因此,能否培养学生具备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是有效学习的关键。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七年级(即初一)的语文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延伸和加深,但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常常不易辨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易完成不同学段之间的自然过渡。鉴于此,将中小学语文教学予以合理、有效的衔接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期望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两个系统得到有机地沟通、连接与融合,使语文教学更经济、更合理;学生主体得以顺利发展,语文教师的全局教育观、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本文从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分别对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方面的现状作了调查,调查显示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课程改革的影响,新实验教材的变动很大,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这些变化,而且中小学使用教材的时间也没有统一,从而给教学内容的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教学观念落后。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的一线语文教师的全局观念都比较薄弱,几无衔接意识。三,现在初一的学生依然沿用小学的一些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课堂的教学节奏及内容。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需要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