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BWSRM)三维地应力测量原理及其室内试验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地应力的成因、地应力场的基本分布规律、以及地应力测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历史做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然后对地应力测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在系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应力测量方法——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Borehole-wall Stress Relief Method,BWSRM)。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分析和相关的室内试验研究,对BWSRM法地应力测量原理做了深入地研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回顾了地应力测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常用的水力压裂法和钻孔应力解除法这两大类地应力测量方法的优势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开展三维地应力测量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2、基于线弹性岩石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钻孔应力测量方法——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BWSRM)。BWSRM法属于钻孔孔壁应变测量法的一个变种类型,但在实现对钻孔孔壁应变测量的技术途径上,它利用侧壁取芯技术在测点附近几个局部壁面上直接钻取圆柱状岩芯使其与周围岩体完全分离取代了沿钻孔轴向套取岩芯的传统方法。BWSRM法与以往的钻孔应力测量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3、系统地研究了BWSRM法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过程。BWSRM法理论基础可靠,在应力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套钻作业,在确定地应力张量时也不需要做任何假定,从而克服了水力压裂法和传统套芯应力解除法在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4、将岩石视为均质、线弹性、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对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中影响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以及误差的参数敏感性等问题。 5、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方法对BWSRM法应力解除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应力解除过程中所要解除卸载的岩芯直径与解除深度之间的定量变化关系,分析了环形切割槽对钻孔局部壁面应力重分布的影响,给出了应变花在钻孔侧壁上的布置方案。 6、基于BWSRM法,提出了研制全新地应力测量设备的系统设计思想。建立了室内取芯钻进试验平台,对设计井下取芯钻具所需的钻压、钻速、马达功率等钻进参数优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完成了井下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等工作。同时,还建立了BWSRM法室内应力解除试验系统,为BWSRM法地应力测量设备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纳米晶BCC金属铁和钽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演化。结果表明,在孔隙率非常低的情况下,纳米晶铁和钽的弹性模量与试样的相对密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开展了超疏水壁面减阻及壁湍流相干结构的实验研究。在循环水槽中,采用大小视场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雷诺数下亲水壁面与超疏水壁面
  本研究从加载波形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两个方面探讨解决现有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的途径。   研究中探讨的问题是霍普金森压杆实验中试
学位
电力市场的出现给电力系统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无功功率市场的交易模式以及无功功率的定价方法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既可体现无功功率服务自身特征又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无功市场模式,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合理且易于执行的无功电价体系。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力市场中无功功率交易的市场机制。介绍了电力市场基本概念和理论、无功功率服务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国外无功功率服务市场现状等与无
本文利用Lagrange方程,运用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离散的一维弹性柱,计入轴向变形的旋转运动柔性梁,以及一类梁-柱结构的动力学方程。针对此类梁-柱结构推导了梁和柱的材料不同时的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迅速提高,越来越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短路限流技术的研究和故障限流器的开发,浙江大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进行新型固态短路限流技术的研究工作,至今已近有十年的历史,已对适用于交流系统的限流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获得多项专利成果,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但大量短路故障限流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源于导电填料(碳系和金属系)分布在高分子基体中形成导电通路,由于高聚物基体具有粘弹性,而静态粘弹性主要表现为蠕变和应力松弛,以上这两种作用都会
整体机身壁板,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如制造成本低、有较长的疲劳寿命等,是近几年来世界飞机结构设计上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然而,这种低成本的整体结构,由于缺乏预期的损伤容限,从而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评价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成效的关键。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