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基于四个版本中国史教科书《历史2》之探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康熹、南一、三民、翰林四个版本的中国史教科书《历史2》(<历史1>为台湾史)为研究样本,着眼于台湾地区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撰研究。作为中国史教科书的《历史2》,在结构体系和编排风格上,与其他几册历史教科书并无太大差异。在内容安排上,该版本教科书较为明显地迎合了去中国化的倾向,因而更加具有研究的样本意义。  文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台湾地区历史课程纲要近20年以来的改革演变。其中,着重介绍了作为现行版历史教科书编写依据的2011版课纲。此外,对台湾地区教科书编写发行制度概况,本文分别从如何编写、如何审查、如何发行、如何选择等几个环节详细作了分析介绍。  第二部分为各版本中国史教科书《历史2》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了各版本教科书中的栏目设置、结构体例、导言系统、注释系统、评量系统等教科书主要结构。  第三部分为各版本中国史教科书《历史2》的主要内容要点。以课纲划分为依据,文章对教科书四个部分各自内容要点作了详细统计罗列,为后面观点的提出和分析提供了内容方面的主要依据。  第四部分为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色及启示。在结构形式和内容安排上,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多元化的教科书编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教科书可读性的追求;在去中国化的教育体系中难免呈现出的整体衰落。  最后,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的一些优秀经验,诸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追求教科书可读性等,能够为我们教科书编撰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对于教科书中的去中国化现象,本文明确提出,历史教科书必须具备明确的民族立场和国家立场。对于教科书中所透露出的台独倾向,需加以揭露和批判。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中国的体制转轨或制度变迁为背景,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主体的利益格局的变化为基本线索,对比改革前后三个主体之间的不同的利益格局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相互关
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围绕“科学概念”的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我国也不例外。当前指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大多都是国外的研究成果,怎样“拿来”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当今我国小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