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61850标准的避雷器监测IED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避雷器是电网中使电力设备免遭雷电袭击破坏的保护器件。由于避雷器长期工作在室外恶劣环境下,容易受潮老化从而造成工作异常甚至爆炸。随时了解其工作状态或损坏程度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避雷器监测设备采用的通信协议良莠不齐、通信方式互操作性差,特别是随着对电力质量需求的提高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传统的通信协议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了满足电网技术发展的需要,制定了IEC61850标准并将其作为国际电网中唯一一个通信标准。本文主要围绕避雷器的监测信息按照IEC61850标准进行通信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有:   1.介绍了IEC61850标准的技术特征,详细阐述了建模步骤及扩展方法,并对避雷器监测IED进行了建模。重点探究了IEC61850标准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等通信关键技术。深入研究了IEC61850协议与MMS协议之间以及MMS协议到底层协议的映射关系,并对各层所用相关服务进行了具体编码。设计了ACSI+MMS+RFC1006+TCP/IP+以太网+Windows的通信框架。   2.在VC开发环境中,运用基于TCP/IP网络的通信技术、多线程、菜单关联、CListCtrl控件、树形控件等相关技术对避雷器监测IED进行客户端开发。选用S3C2440的ARM9开发板作为服务器硬件平台,并在Linux环境下进行服务器的程序开发,实现服务器数据处理、编码、信息发送等功能。实现了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和避雷器监测IED实际应用功能所需服务的通信,并实现了同采用进口MMS-EASE-Lite开发包开发的IEC61850产品的通信,且采用专业验证软件MMSEthreal对通信内容进行抓包分析,证实了避雷器监测IED建模的正确性以及IEC61850等协议分析的准确性和相关服务编码的精准性。   3.不采用国内开发通用的MMS-EASE-Lite开发包而是通过对IEC61850及底层协议的剖析、编码和IED建模等技术的研究实现了符合IEC61850标准的通信,并将IEC61850标准具体应用到避雷器监测IED上。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天线作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接口,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线通信前进的脚步也给天线带来了各种挑战,未来的无线应用将要求天线具有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正日渐突出,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枯竭,这一现状推动了人类对新型能源的研究与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型能源分布广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备受各国的关注与重视,陆续发布的新能源法规极大的促进了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其中,风光并网发电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光伏并网电站安装总容量已达到数千兆瓦。并网发电是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必经之路。风光发电能否成功实现并网并且
宽带雷达阵列信号处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空间信号波达方向角(DOA)的估计,也称为空间谱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DOA估计的主要问题就是探测出同时位于某一特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对频谱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认知无线电技术是解决频谱资源稀缺的有效的技术。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能够及时地检测到可用的频谱,同时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网络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日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对网络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不再满足于文字或者图片信息的获取,具有巨大优势的视
电力线通信因其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成本低廉等特性,愈发受到关注。但是电力线信道噪声条件恶劣,其中脉冲噪声具有随机变化、能量高以及覆盖频率广等特点,会对传输造成严重
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相结合,构造出了高速率、大容量、低成本的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传输系统。根据光电检测方式的不同,O-OFDM可分为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推陈出新,普通计算机处理器的的处理能力和基于PC机的计算机软件实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控制能力也能够比
摘要:资源访问和服务获取作为互联网的核心功能,长久以来备受研究机构和开发者关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快速扩张,网络所承载的数据和服务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DNS域
空间微动目标是一类重要的空间目标,随着人类空间活动愈加频繁,微动目标成像由于能够为目标识别和空间安全提供重要信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这些目标由于大多不满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