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设计价值冲突问题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全面刷新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人与技术之间需要协调的各种问题。技术设计价值冲突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内蕴于技术设计的发端、创造、实现、应用过程中价值之间的矛盾与对抗,以及对技术设计价值体系进程起支配和引导作用的价值原则、尺度、观念之间的对立与冲突。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设计领域中的价值冲突问题也日益频繁、多元、复杂,这不仅是当代技术设计中重要的现实问题,更是技术哲学和价值哲学中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技术价值理论的深化发展和系统完善,还有助于确保技术发展中的正确价值方向,对社会其他领域的良好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
  本研究在阐释技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价值的概念基础上,对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概念进行了确立,认为其含义有两层:一是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在一定的技术设计价值场域中所面临的价值认知的相左、价值选择的两难以及价值行为中是与非的抗争,强调价值抗争发生的激烈程度;二是不同技术设计价值体系之间的取向性对立,同一技术设计价值体系内由于价值级序排列的难于抉择以及价值风险的存在可能而产生的摇摆不定的价值矛盾状态,强调价值关系不协调、对立的呈现状态。技术设计价值冲突包括冲突主体、冲突客体以及冲突中介三个方面,其本质和最终源头是一种利益冲突。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技术社会中,技术设计价值冲突在为社会与技术的发展带来些许启发和动力的同时,更带来了技术设计价值思想和价值实践中的困惑和混乱。对此,要调适、缓和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负面效应,就要先对其形成场域、表现形态、产生根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解和认识,而后为其寻觅一种可能的思维框架和实践进路。
  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形成场域有三种,即道德域、知识域以及实践域。在道德域中,当人性欲望呈现出恣意冲撞态势的同时,也就颠覆了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的德性价值义务,主要表现为技术设计者的价值意志失禁、技术决策者的价值律令统治以及技术使用者的价值敏感弱化。在知识域中,如果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违背了柏拉图传统知识定义中的真、确证、信念三大知识价值原则,那么也就意味着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的价值规则产生了边界变移,主要表现为技术设计者的价值认知由自、技术决策者的价值审视偏狭以及技术使用者的价值反思匮乏。由于实践域隐含着道德与知识在价值方式上“由分而合”的结构化过程,如果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在“道德域”或“知识域”中出现某种不恰当或失度,那么也就意味着技术设计价值在实践域中将会产生某种应然抉择的现实偏离,主要表现为技术设计者的价值判断任性、技术决策者的价值选择悖谬以及技术使用者的价值反馈缺位。
  本研究对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表现形态进行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划分和阐释。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宏观表现形态有三种:价值模糊、价值捆绑以及价值反弹。价值模糊是指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在面临技术设计价值原则、规范的认知、选择、判断时所产生的技术设计价值意向的困惑;价值捆绑是指技术设计价值主体以附加着其自身利益的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为依据,通过对价值客体原初价值意愿和自由价值意志的强势先行篡改、追加,来达成其自身的某种价值目的的行为;价值反弹是指技术设计价值发展方向的偏移或背离,也就是技术设计的发展路径在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两个向度上发生了断裂、变移甚至颠覆。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微观表现形态也有三种:道德视角下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知识视角下技术设计价值冲突以及实践视角下技术设计价值冲突,即技术设计中功利性价值与道德性价值之间的冲突、目标性价值与知识性价值之间的冲突、描述性价值与实践性价值之间的冲突。另外,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产生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道德域中的经济利己、知识域中的信仰迷失以及实践域中的责任失度。
  对技术设计价值冲突问题的调适是技术设汁价值冲突问题研究的落脚点。基于此,通过论证,本研究认为对技术设计价值冲突进行合理、适度调适具有可行性,并提出调适目标在于为技术设计价值相关者构建一种以“公共善”为前提、以“道德—知识—责任”为主线的“技术设计价值妥协观”。技术设计价值妥协作为技术设计价值冲突的调适办法,是有原则、有秩序、有条件的,其顺利进行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作为底线原则的社会他律、作为一般原则的伦理自律以及作为美好原则的责任自觉。总之,技术设计价值活动的未来发展应当是一种“人—技术—社会”的持续良性运行与和谐美好共存,而不是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蔡丽双是一位很传统、也很至情至性的女诗人,她的新作《草原风韵》是关于内蒙古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发展状况的一部新作。其集婉转清丽、磅礴大气于一体,既有作为女子的温婉细腻,又有不输于男儿的巾帼之气。我们对《草原风韵》中诗词联一部分浅作分析,以此来管窥蔡丽双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蔡丽双;草原;诗意    蔡丽双是香港知名女诗人,她以散文诗创作步入诗坛,短短几年便名扬海内外,著有“诗文集《星光下的
期刊
摘要:立泰的中篇小说《故里素描》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朴素清新的乡土生活立体画卷,这首先得益于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对世间人生的感悟,还成功于他对语言的潜心锤炼及其生发的艺术魅力。朴实自然、简洁明快、诙谐、幽默,已形成了他乡土创作中的语言风格和个性化特色。  关键词:立泰;小说;《故里素描》;乡土    立泰是农村热土的营养乳汁哺育出来的一位中年作家。多年以来,他情系乡土,植根于“百姓情结”之中,勤奋耕耘
期刊
摘要:王国维的时代是中国学术走向中西结合的时代。面对中国学术生存的困境,王国维对待中国现代学术,并不是一般的反对学术功利,他以世界视野的眼光对照西方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学无中西论”寻找中国现代学术生存的基奠。  关键词:王国维;学无中西;中国现代学术    一、中国现代学术形成的困境——中西之学的抵触与合流    王国维把西方新观念带进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要对中国传统之旧学在价值和意义上进行反思。那
期刊
摘要:在《红楼梦》与《喧哗与骚动》这两部迥然不同的作品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关键词——死亡。本文试通过两部作品叙述结构中“死亡”的比较,探讨叙述结构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带来的同与不同的悲剧呈现方式,具体看这两部东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叙述结构;死亡;悲剧;事件    一    《红楼梦》与《喧哗与骚动》是两部迥然不同的作品。那么,这两部作品如何能放在一起比较呢?笔者认为,这两部迥然不同的作品中仍
期刊
摘要:《草原风韵》是诗人蔡丽双特为内蒙古草原创作的诗文集。从诗文集的新诗部分观之,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细腻的笔触,吟哦了大草原的景物与风情,赞美了大草原含蕴的精神气度。诗人在自然景物的游走中,完成了对人文的坚守;在异域风情的游走中,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坚守;在流逝岁月的游走中,实现了对当下的坚守。诗作体现了诗人对内蒙古草原发自内心的赤诚之爱,也体现了一名诗人作为诗人应有的品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草原风韵》中的散文诗共38章,在题材、立意上包罗万象,在内容、写法上博采众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表达出诗人对于城市和乡野的无限眷恋。细细品读,可以从文中观览历史悠久的景点,领略积淀深厚的人文意蕴,在刚柔并济的诗文中,体会女诗人对于祖国大好山河的热情讴歌。  关键词:蔡丽双;《草原风韵》;散文诗;内蒙古风情    初识蔡丽双博士,缘于笔者2009年参加的“‘蔡丽双杯’祖
期刊
摘要:蔡丽双博士是近年来香港文坛乃至华人文坛涌现出的一位才女诗人,2010年底丽双博士将其在内蒙古草原游历时所作的诗、文、歌词结为《草原风韵》诗文集,以其洒脱的意境、炙热的情怀和奔放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副绵延辽阔的草原胜景。其中第一辑——歌词展现出的连珠妙语和跌宕节奏可以说是丽双博士文风的代表。本文以诗人在歌词中隐含的叙述身份和笔尖流淌的高洁情怀为切入点,对《草原风韵》中的歌词之美进行一番阐述。  关
期刊
摘要:迟子建的新作《七十年代的四季歌》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叙事风格,在温婉朴实的叙述中,诉说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怀念,如诗如画,以诗意的真诚诠释了文学真实的意义。  关键词:迟子建;记忆;真实    今天是网络文学“逐鹿中原”的时代,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盗墓小说,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爱人却一直捧着《小说月报》期期不落,经常向我力推一些作品,源于此,笔者读到了迟子建这篇不算新的新作《七十年代的四季歌》(
期刊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历久弥香。其中Andy形象的成功塑造激励着人们,哪怕身处囹圄,也能用智慧与毅力开拓出自由的新天地,从而实现“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使个体得到真正的救赎。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Andy;形象    《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美国通俗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佳作。影片描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涉嫌杀害妻子及妻子的情人,在
期刊
摘要:在众多大牌导演云集的好莱坞,大卫·芬奇有着鲜明独特的导演风格,黑色贯穿其电影的始终,他总是借着暴力与血腥来质问社会、拷问人性。《搏击俱乐部》上映时,有人骂他是法西斯导演,受尽抨击;可十年后的《社交网络》却让他成为了主流导演,受尽褒扬。本文从这种转变出发,立足于大卫·芬奇的经典影片,分析大卫·芬奇二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大卫·芬奇;黑色电影;传记电影;转变    大卫·芬奇是个从主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