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son虚构对象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构对象是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领域的核心主题之一,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并评析Thomasson的虚构对象理论。基于以往实在论辩护工作的不足,以及其它虚构对象理论面临的诸多困难,Thomasson提出了自己的虚构对象理论。一方面,她为虚构对象实在论进行论证,具体包括极小主义论证和意向性角度论证。这两个论证改变了虚构对象实在论辩护方面不足的现状。但是极小主义论证似乎面临特设性嫌疑及循环论证等四个困难。意向性角度论证也似乎与相关直觉相悖。另一方面,Thomasson提出抽象人造物理论构架。她认为虚构对象是被创造的抽象人造物,它依赖于一个创造者及其创造行为和一部文学作品。该理论设想尊重了虚构对象被人们创造这一直觉。但是,Thomasson需要补充一个具体的创造机制。另外,Thomasson提供了虚构对象的同一化标准,具体而言,给出虚构对象的文学作品内同一化条件和跨文学作品同一化条件。这两个标准有助于识别虚构对象的异同,但是面临同一化条件非充要、诉诸模糊词汇等不足。最后,Thomasson还提出虚构名字的指称理论。她认为指称虚构对象现象要诉诸相应的文本才能获得解释。Thomasson试图利用虚构对象的现实支持物来解释虚构名字如何获得指称,但依然面临问题。比如,缺少一个具体的指称机制,并且指称现象隐含的同一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在建构虚构对象理论方面,Thomasson的抽象人造物理论构架是一个重要的尝试,但是仍然需要发展和修正。
其他文献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正是意识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它真正体现人的特征。所以,精神生活作为现实个人生活的重要层面,与人的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是现实个人的生
保罗费耶阿本德在强手如林的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界极具声望,是与卡尔波普尔、托马斯库恩、伊姆雷拉卡托斯齐名的“四巨头”之一。“增生原则”是费耶阿本德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一直把孝视为做人的根本,中国历代统治者皆大力提倡孝道,注重“孝治天下”,并且将孝写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