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构对象是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领域的核心主题之一,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并评析Thomasson的虚构对象理论。基于以往实在论辩护工作的不足,以及其它虚构对象理论面临的诸多困难,Thomasson提出了自己的虚构对象理论。一方面,她为虚构对象实在论进行论证,具体包括极小主义论证和意向性角度论证。这两个论证改变了虚构对象实在论辩护方面不足的现状。但是极小主义论证似乎面临特设性嫌疑及循环论证等四个困难。意向性角度论证也似乎与相关直觉相悖。另一方面,Thomasson提出抽象人造物理论构架。她认为虚构对象是被创造的抽象人造物,它依赖于一个创造者及其创造行为和一部文学作品。该理论设想尊重了虚构对象被人们创造这一直觉。但是,Thomasson需要补充一个具体的创造机制。另外,Thomasson提供了虚构对象的同一化标准,具体而言,给出虚构对象的文学作品内同一化条件和跨文学作品同一化条件。这两个标准有助于识别虚构对象的异同,但是面临同一化条件非充要、诉诸模糊词汇等不足。最后,Thomasson还提出虚构名字的指称理论。她认为指称虚构对象现象要诉诸相应的文本才能获得解释。Thomasson试图利用虚构对象的现实支持物来解释虚构名字如何获得指称,但依然面临问题。比如,缺少一个具体的指称机制,并且指称现象隐含的同一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在建构虚构对象理论方面,Thomasson的抽象人造物理论构架是一个重要的尝试,但是仍然需要发展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