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毕业生“统分统配”的刚性就业政策向着由国家给出指导性方针政策即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转变,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也就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心理和观念上的冲击。那么,什么是大学生择业观?大学生择业观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它只是对大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教会他们如何去找寻工作,训练必要的职业技能,从而使大学生能在毕业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事实一再证明,即使有些同学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常人普遍认为的“好”工作,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却并不如人意,茫然、浮躁等困扰着他们。这反映出我们现行的择业观教育己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择业发展的需要。其实,大学生择业观是在校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概括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从其形式来看,大学生择业观是由大学生对自己选择职业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内容来讲,大学生择业观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主体在择业过程中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大学生择业观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大学生心目中用于衡量职业好坏、权衡择业得失的天平和尺子。因此,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不能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表现为教育指向特定职业的安置型、问题型的层面上,而应该有意识地发展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实现积极有效地职业选择、获得自我责任感并进而转化为职业选择的力量、决定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同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旧的择业观念面临崩溃,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大学生对择业的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和多变;相应,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当代中国大学生职业意识之择业观现状及其教育研究》这一选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借鉴前人相关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系统研究大学生择业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发展趋势及原因,探讨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