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作为我国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每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20亿元。与此同时,同样作为经济强省和产粮大省,广东农业保险开展远远落后于浙江、江苏等省,农业保险对恢复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和保障农民生活的缓冲作用远没有得到发挥。为促进农业保险在广东快速发展,本研究以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水稻,主要从生产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厘定三方面对广东省水稻保险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在风险评估部分,遵循“单产—趋势—波动—评估”范式,运用直线滑动平均计算广东各地市早晚稻趋势单产和波动率,利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评估水稻生产风险。结果表明,广东水稻生产风险区域性差别较大,如江门、湛江早稻生产损失率超过10%的概率分别高达0.103917和0.084829,而广州仅0.030074;整体来讲水稻单产减产10%以上的概率较小;早稻生产风险小于晚稻生产风险。其次,在风险区划部分,利用风险分散原则、对价交换理论和农业气象学理论,选取“有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单产变异系数”、“单产损失超过5%的概率”和“单产损失超过10%的概率”等11个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初始分析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对广东水稻生产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开展风险区划。根据综合得分排名,将广东20个水稻种植地市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一般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水稻生产风险最高,粤北山区次之,珠三角地区风险较低。最后,在保险费率厘定部分,先拟合各地区早晚稻单产损失分布,再利用Matlab计算各地区纯费率。在水稻单产损失模型分布拟合和纯费率计算中,遵循“模型构建—模型检验—实证研究”,以@Risk中的40多个参数分布,经统计检验得出各地市早晚稻损失单产的最佳分布,再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各地市早晚稻保险纯费率。计算结果表明:与风险区划研究结果类似,湛江、阳江、茂名、江门等沿海地区水稻保险纯费率较大;韶关、肇庆、云浮等北部区域次之;广州、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水稻保险纯费率最小。本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各市早晚稻保险纯费率在1.5%—2.5%之间,保障单产在300—400公斤/亩之间;且不同地区费率差异较大,但当前广东水稻保险实行的是全省统一费率。(2)对水稻保险实际业务,应根据各地市早晚稻生产风险的不同,制定分地区分品种的差异化保险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