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训的教育观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训是一个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治家从业的教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观,它以家范、家规、家诫、家书等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形成已久,周初的王室家训开创了家训的先河,秦汉时期家训数量较之前代有所增多,名家名训的教育对象已然扩大,影响范围愈来愈广,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魏晋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隋唐家训异彩纷呈,中国古代家训文化至宋元时期已经发展成一定规模,明清两代在前代的积累和指引下再攀高峰,中国传统家训终迎来了其鼎盛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洗礼与冲刷,传统家训之珍贵日益显现,不论是对个人修养的塑造还是对社会价值观的确立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清两代是中国家训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颇具特色与影响力的经典家训著作,如明清帝王家训《圣学心法》、《寄从子希哲》、《圣谕广训》;学者家训《许云邨贻谋》、《庞氏家训》、《朱子家训》、《聪训斋语》,等等。明清家训著作中充盈着丰富的教育观,蕴含着修身养性、齐家有道、出仕为官的教育目的观;在教育功能观方面,既体现了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也展示出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涵盖了道德教育、治家教育、读书教育等教育内容观;点明了蒙以养正、因材施教、严慈相济、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观。明清家训教育观存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有其固有的特色与优缺点,在深入挖掘明清家训教育观时,我们应带着辩证的眼光,取精去粗,去伪存真,为当代社会教育观的革新与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与借鉴。本文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明清家训的一手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从教育史的角度对明清家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观。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在引言中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明晰相关概念界定,回顾梳理学界关于家训的研究。第二部分详细地论述明代家训和清代家训的发展演进,明代初期帝训的引领,明代中后期家训的昌盛,清代初期家训的繁荣,清代中后期家训的转型,并论述相应时期家训的主要内容。此部分对明清两代家训的梳理,为下文更好地提取其中所蕴含的教育观做基础。第三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本部分着重论述明清家训中的教育观,共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从内外兼修的教育目的观、发展为主的教育功能观、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观、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观进行深入探析,以厘清明清家训中所蕴含的教育观。第四部分探析明清家训教育观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基本特点主要有志德兼修、安身立业;内容平实、情感真挚;以身作则、方法多样。影响因素包括前代家训的积累、文化教育的传统、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废除、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迁。第五部分对明清家训所蕴含的教育观进行评价,古为今用,进一步探究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无差别”的在线教学,学生个性特征无法充分舒展;教学互动减少,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高、弱于传统教学等。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传统在线学习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相关服务(如相匹配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实现自适应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此背景下,研究提出“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及系统设计”的
帝陵是帝王崩逝后埋葬之所,陵祭是后世子孙对已故帝王陵寝的祭拜。在帝制时代,陵寝祭祀是国家祭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与政治内涵。明代一改元朝“不封不树”的陵寝建置与祭祀制度,在继承唐宋祭祀礼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陵祭仪制。在以往研究中对明代帝后陵祭祀的系统性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全面梳理明代陵祭的情况,并探讨明代帝后陵祭祀反映出的政治寓意与文化内涵。第一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简单梳理明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进步,基础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也成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提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该研究基于TPACK概念框架,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样本,视频分析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视频分析法探索真实教学情境中小学语文课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时代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愈见堪忧,儿童的素质健康发展研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根据人体系统发育,灵敏素质作为综合性素质发育最早,具有为其他身体素质和人体系统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7-12岁为人体一般灵敏性发展敏感期,找到适宜此成长阶段的体育干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发展儿童的灵敏
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时间观念。随着媒介由工具性存在转化为共生性存在,媒介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扩散,人们的时间体验和时间意识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将目光投向新媒介时代人类的时间体验,以时间秩序为核心,使用生活体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在媒介化社会下个体存在与时间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钟表时间刻度规则的基础上,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时间建立了一种兼具钟表定时和媒介使用的时间秩序,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目的地居民也逐渐成为最近几年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坐拥丰富的文物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展旅游业,郑州市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决定对荥泽古城进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而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改建,将促使居民离开原居住地迁往他处。在这个过程中,荥泽
父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总和。父子关系在整个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维护家庭和谐和稳定统治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古代法律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父子关系的规范更是直接被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秦汉时期的律令将父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父子关系与拟制血亲的父子关系。本文以秦汉时期的父子关系为研究对象,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探讨几种父子关系的相关问题。全文的章节安排及主要内
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助力增强城市韧性,城市韧性的提升又可积极有效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事件,为城镇化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凭借资源优势、政策扶持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一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国家“T型”发展战略等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相对下滑。自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肥胖、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市民身体素质、促进市民进行户外运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相对于政府出台的指导性意见与媒体的宣传引导而言,发挥城市建成环境对户外运动的吸引作用,更能提升市民户外运动意愿,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城市的打造。已有研究证明了城市外部环境对户外运动行为的影响,但不同气候条件
《希腊纪行》作为古希腊游记体裁的唯一现存孤本,记录了波桑尼亚斯于公元二世纪在希腊世界的旅行活动,因其庞大的信息量和独特的视角而被后人誉为“文化地理名著”,很多学者将其视为研究古代希腊世界的重要史料。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希腊纪行》译本、译本评注、历史事件、神话故事等内容,而关于波桑尼亚斯旅行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且论述较浅。本文拟从旅游学视角出发,探究公元二世纪希腊旅行的背景和条件,考察波桑尼亚斯朝圣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