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景区类上市公司作为旅游业中的佼佼者,其经营绩效的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旅游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构建景区类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科学、合理的测定公司现有经营者的绩效,而且可以客观、公正的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公司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另外景区类上市公司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也可以带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仅有少量的对于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景区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研究,且已有的研究也仅从财务指标方面对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缺乏非财务指标方面的研究。所以无论从实际需要还是从理论探索的角度出发,都需要对我国景区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指出了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及现有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局限性,同时界定了我国景区类上市公司的范围及主营业务,分析了景区类上市公司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站在景区类上市公司所有者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景区类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分为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共11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主营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非财务指标分为景区资源条件、景区地理环境条件、景区旅游市场条件、景区可持续发展条件四个方面,共14个指标(景区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旅游资源影响力、旅游资源存在条件、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环境舒适性、旅游环境保护与安全性、景区区位条件、景区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景区主营业务、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内部管理、发展创新能力、行业宏观环境及政策环境),这种多层次、多指标的指标体系为景区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支持。
在构建景区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本文选择“黄山旅游”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及调查问卷,构建各指标层的判断矩阵,然后通过在MATLAB软件中编程,计算出各绩效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大小;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的绩效评价数学模型,将各专家给出的评价数据代入到模型中,给出研究对象绩效评价的结果,据此剖析公司在财务和非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