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香》研究三题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兰香》是清初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小说文本从上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其它世情小说的研究、与小说本身的价值相比,《林兰香》的研究仍稍显薄弱,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本文在广泛吸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努力对小说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是小说第一主人公燕梦卿的形象论。“君子”是其形象的核心所在。小说中作者将“兰”作为燕梦卿的基本象征,以此来暗示其内在的君子身份,并从德、才两方面对这种君子身份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大多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一方面,燕梦卿被塑造为一个“道德完人”,突破了女德描写的类型化和单一化,君子人格在其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另一方面,燕梦卿不仅具备通常才女意义下的文才,更具备了一种理家、治军的“治才”,在其身上体现了持家治国的君子理想。“君子”带有明显的男性特征,通过与其他两部清代小说《兰花梦奇传》和《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公松宝珠和芸娘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燕梦卿的形象中所具有的男子特征。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题论。对儒家理想的执着和随缘思想贯穿始终,但并不矛盾。作者对儒家理想十分执着,这种执着充分体现在田春畹这一形象的塑造上。随缘思想则较为复杂,体现道家思想的宣爱娘和体现儒家思想的燕梦卿具有内涵迥异的“随缘”思想,作者主张将这两种“随缘”思想进行调和。在燕梦卿身上所寄予的儒家理想失败之后,作者在困惑中寻求解答,“随缘”可以理解为对于儒家理想的一种“改良”之道。“耘我良亩,任岁丰歉”,是一种执着式的随缘。第三部分,是小说的风格论。燕梦卿的具体形象可以认为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就整部小说而言,《林兰香》表现的恰恰是悲剧精神的消解。这种消解的核心体现在作者有意淡化、甚至是掩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放弃“冲突”而走向“圆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燕梦卿到田春畹,为悲剧主人公设立“后身”;第二,田春畹的“中庸”取得成功;第三,小说主要人物的结局体现出因果报应思想。消解了悲剧精神的《林兰香》整体呈现出一种感伤的氛围,色空观与宿命论是其具体表现。
其他文献
本文用荷载增量法,考虑几何非线性、施工加载历程及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大跨度RC拱桥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施工阶段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研制了相应的微机程序。所得结论有助于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朔曾经飓风般风靡整个中国文坛,成为文学界不容漠视的存在,引起了文学家和评论家的强烈兴趣。他们以传统方式,主要立足于王朔小说的文本进行解析、争辩。
对环境抗争的考察,跳出传统关注其诱致原因、预测方法、演化过程等内容的"前传"范式,聚焦抗争"后传",即其能量释放与社会建构,着重探讨"环境抗争"向"环境治理"的转型路径。基于对广州
武则天时期被视为初唐文学走向盛唐文学的重要过渡时期。武则天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采取多种措施招揽士人。变化的政治环境使士人群体在人格精神、心态作风等方面都发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转型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人口大国,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
本研究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展开“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ICL)的运作模式和必备条件的全面研究,阐明该学生贷款形式的实施机理、运作过程和
<正> 引言 本文着重讨论如下类型的柯西问题: 为整数,且L≥1,K≥0。 方程简称(D~L—□k)型方程。 文中给出求解(D~L—□k)型方程柯西问题的算子级数公式,并以此为基础,求解推
新时期80~90年代的中国朝鲜族小说创作,在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其中,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绩尤为显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为该时期朝鲜族小说
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制药、冶金等众多领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数量巨大的废水,其中就包括一类含盐量很高的废水,该类高盐废水所溶解的无机盐以硫酸钠和氯化钠为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