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高强度干预,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从而引发了绿地分布不均与、城市雨洪压力大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对于城市景观格局和地表径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对城市规划显得至关重要。综合探究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和地表产出径流的时空演变,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郑州市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95年、2002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郑州市域DEM影像数据和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并且利用Arcgis软件对郑州市域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主要分为建设用地、农田、绿地、水体四种用地类型,分析郑州市域用地变化的时空演变;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郑州市域景观格局的发展趋势;利用SWMM模型分析研究径流特征,模拟相同降雨条件下郑州市域近二十年来不透水用地面积的变化对地表径流产生的影响,总结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对郑州市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郑州市域1995年--2017年建设用地趋向于以郑州中心主城区为中心,向周边扩张,并且与荥阳市、新郑市、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和中牟县进行连接,在2017年郑州市域中心主城区已基本与周边县市连成一体,且面积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绿地用地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域的西南部,面积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又再次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农田用地由东北部平原地区,逐渐向西南丘陵山地地区扩张,面积基本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体用地主要集中在北部黄河、市域内河和水库,面积率最小,基本浮动不大。(2)在景观类型水平上,1995年--2017年建设用地、农田用地、绿地用地的破碎度增加,景观格局类型由自然景观向人为景观转变,人为景观逐渐成为优势景观类型。在景观水平上,景观斑块类型减少,景观类型逐渐连接成片,景观连接度增加,蔓延度升高,体现了景观格局的空间形态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3)1995年--2017年郑州市域不透水面积率大幅度增加,在降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地表径流与不透水面积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地表径流和绿地用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比值、水体用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比值之间均呈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地表径流和与建设用地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边缘密度、斑块类型面积和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绿地用地斑块类型面积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农田用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通过对郑州市域1995年--2017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及地表径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深入掌握其演变规律,对于维持和改善区域生态动态平衡,实现郑州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为郑州市域城市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