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肾消汤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机制,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西安高新医院肾内科的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共69人,男37例,女32例,年龄45-66岁,随机分成2组,分为肾消汤组(A组,治疗组,n=34,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56±6.52岁,病程4.5-7.6年,平均病程6.07±0.82年)和氯沙坦钾组(B组,对照组,n=35,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89±6.21岁,病程4.5-7.5年,平均病程5.52±1.24年),经5周治疗后,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TP)、尿白蛋白排出率(UAE)等指标水平。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27/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27/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PRA、AngⅠ、AngⅡ、Ald、Alb、24h-TP、UAE治疗后分别为:(6.51±3.05)ng/ml·h,(6.70±2.91)ng/ml,(94.12±17.81)pg/ml,(146.77±54.88)pg/ml,(40.88±4.96)g/L,(463.09±251.84)mg/24h,(146.00±63.93)ug/min,其中治疗组Ald﹑24h-TP、UAE均低于治疗前,分别是(146.77±54.88)pg/ml,(960.24±465.15)mg/24h,(268.79±97.53)ug/min,对比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d﹑UAE较治疗前下降明显,Ald﹑UAE分别是(175.51±48.66)pg/ml,(151.23±65.76)ug/min亦低于治疗前,分别是(221.51±45.02)pg/ml,(268.86±94.10)ug/min,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PRA、AngⅡ、Ald、Alb、24h-TP、UAE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24小时蛋白尿(24h-TP)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和并发症发生。 结论:肾消汤具有抑制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可改善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中医药具有良好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