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幻象视域下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迅速增强,但相比于硬实力的快速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水平仍然不高。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标志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竞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谋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阿富汗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一,其他国家提出的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计划对阿富汗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只依靠援助经济发展、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还需要获得阿富汗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政策的认可和共鸣。因此,了解阿富汗及其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阿富汗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主观性“客观”认知主要依赖新闻媒体。也就是说,阿富汗新闻媒体的涉华报道可以引导和强化阿富汗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认知。那么,分析和研究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以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黎明新闻网、帕支瓦克新闻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01篇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为语料,结合建构主义、话语幻象、国际传播学的理论,综合运用内容分析、语料库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语言-符号行为、社会影响、语境进行跨学科的分析,以期客观准确地了解阿富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现状以及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从而为中国制定改善在阿富汗的国家形象的策略提供相应的依据。通过研究发现,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对言语主体、言语内容进行了刻意选择,报道的话语权掌握在阿富汗本土媒体和西方媒体手中,内容突出“中阿关系”、“中国国情”两个议题。同时,涉华报道通过大量使用“反恐是战争”、“和平是旅程”、“国家是人”、“阿富汗是舞台”等隐喻,引导受众接受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对中国身份和角色的框定,即反恐支持者、和平的维护者、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主要配角等。整体来看,由于受到中国强势崛起所引发的政治与经济力量格局变化、“西强东弱”的全球传播格局、21世纪以来中阿在各领域的友好务实的互利合作、中国“深度介入、经济止损”的阿富汗政策、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自身利益诉求与阿富汗国家利益互动博弈以及阿富汗社会对社会主义的刻板印象、“国强必霸”历史逻辑、宗教信仰体系差异、西方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建构了一个“坚定支持阿富汗和平与发展、迅速崛起的负责任的和平外交大国”形象,涉华报道中“妖魔化中国”、“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以否定的态度把中国刻画为一个日趋强大、不断强硬、拥有全球野心、存在可能威胁,同时缺乏民主、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陶工尘肺Ⅰ期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为陶工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1月受理的某卫浴企业陶工尘肺Ⅰ期患者35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为40~60岁,平均(49.9±4.0)岁。对CT影像上病灶特点、分布及合并症征象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T峰值采用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
老字号根植于城市的发展变迁之中,通常蕴含着光辉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一代人的记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老字号品牌传播因对使用新媒体传播的意识不足、忽略新媒体内容建设、新媒体受众维护缺失等问题陷入困局。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背景,通过对114家辽宁省中华老字号和辽宁省老字号的研究,分析辽宁省老字号品牌传播陷入困局的原因,并为之分析出切实可行的突围路径。
中国西南喀斯特是全球三大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地区,以滇、黔、桂三省区为主。滇黔桂地区降水丰沛,但基岩透水性强,导致地表水资源缺乏,土壤水分是该区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该区域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且土被不连续,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强,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然而,目前滇黔桂地区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仍不明晰。因此,本文首
溶解性无机碳(DIC)是流域内碳迁移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中DIC的运输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场所,特别是碳源汇能力较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生态系统,其碳迁移情况受到更多关注。为了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喀斯特地区水库的DIC变化特征,认识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典型喀斯特高原地区深水型水库平寨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冬季)、5月(春季)、7月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突出普遍价值,由于其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以及夏季暴雨洪水的发生,其境内洪水肆虐,且因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植被被大面积破坏以及大量的土壤流失,这也将加速土层本就相对较薄弱的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进程。根据收集的施秉境内黄洲河流域2014~2018的降雨数据,分析流域年内月平均降雨量的变化情况、短历时最大降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次雨洪过程的变化趋势。根据在黄洲河流
本文以稀土掺杂Ln2Sn2O7(Ln=La,Gd,Y),Ln2Zr2O7(Ln=La,Gd,Y)以及Sr3P4O13等三种复合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和共沉淀法作为合成方法,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上转换荧光光谱(UPL)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等进行研究。系统
本文采用贵州省19个气象站近36年(1980-2015年)春季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日照时数及平均相对风速等数据,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将该地区进行地貌类型分区处理,即根据地貌切割程度,在各气象站区域内确定其地貌类型并进行数字化,然后再按气象区域各地貌类型的百分比,借助SPSS软件经过Q型统聚类分析将整个贵州省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深切割岩溶区、浅切割岩溶区、深切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家居以及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其根基在于对城市方方面面的“透彻感知”。基于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从环境和人类活动中获取海量的数据,成为支撑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石。但在城市环境下大规模地部署物联网硬件及软件设备,面临着高昂的部署以及维护成本。参与式感知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基于不同类型的智能移动终端与相应的应用程序结合,对城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状
重力场探测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重力场测量呈现了从地面、海洋、航空到太空的多手段、多类型和多层次的信息获取模式。利用航空重力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可归结为求解一类特殊的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为此,本文围绕航空重力边值问题、扰动重力数据融合处理与应用、重力场调和分析和超高阶重力场模型构建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主要工作与创新点有:1.针对豪汀积分中央区奇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豪汀积分中央区改正方法,研究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进程。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层次不断深入,各领域各行业对于现势性好、语义一致的地理信息数据集的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由于应用需求不同,地理信息数据相关生产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多源矢量数据语义不一致性问题开始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地理信息的共享与使用。消除多源矢量数据的语义异质性既是建立统一地理信息数据集时面临的主要任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