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称批评性语篇分析,简称CDA,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由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所创立的一种语篇分析工具。CDA是一种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为主要理论根据,以研究社会语篇为导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通过分析大众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同时揭示语篇在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在CDA的发展过程中,媒体语篇最为批评语言学家们所津津乐道。报纸新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控制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本文旨在讨论批评语篇分析的概念、原则和理论框架,探讨了语篇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新闻语篇尤其是经济新闻语篇中的实际应用。本文以费尔克拉夫( Fairclough )的三向度模式( Three-Dimensional Model)和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作为分析框架,对出自不同报纸对同一事件即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以阐明语篇结构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本文的分析材料直接选自以下五家在西方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的网络新闻:纽约时报,商业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及泰晤士报。应该说这五种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西方世界的总体意识形态趋势。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闻语篇并非不偏不倚的客观报道,其语言形式和语篇结构的选择是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无论是从语言策略而言还是从话语实践角度来看,在对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新闻报道中,西方媒体一直把中国描绘成独裁的、专制的,一个试图建立世界霸权的危险大国。这一说法揭示在报道涉华新闻时,西方媒体明显持有负面态度并试图通过报道影响并最终控制人们的意识。从理论角度看,研究结果表明批评性语篇分析是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强有力工具。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广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阅读文章时,能够有效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培养批评语言意识,从而提高批评阅读能力,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反控制意识。总而言之,该论文旨在将批评语篇分析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提供一种透过语言看本质的方法,从而以希望推动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