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政策研究,是事关缓解“三牧”问题、草原生态建设持续有效性、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新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研究命题。但由于涵盖面宽、综合性强、研究难度较大,目前我区就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政策的研究,基本处于分散研究、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以马克思关于农业及工农业关系的论述、发展经济学理论、财政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以正在实施的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为实践背景,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比较分析与归纳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提出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的实现机制、方式途径以及政策建议,旨在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研究从国内外工业反哺农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跟踪入手,在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在全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地位、政策制度变迁给草原畜牧业发展造成的正负效应、由垦荒导致的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带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及启示、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不均衡及普遍滞后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认识上的误区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反哺草原畜牧业的实现机制即:政策性反哺机制、社会多元反哺机制,反哺草原畜牧业的途径方式即:资金反哺、政法反哺、制度反哺、人才反哺、科技反哺,以及工业反哺草原畜牧业的政策建议即:全面发展畜牧业和牧区经济,努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畜牧业。拓宽增收渠道,创新增收机制,千方百计地确保牧民收人有效增长。大力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牧区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切实加强牧区草原保护建设,加大投人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渠道和长效机制。实行对草原牧区牧民养畜直接补贴,调动广大牧区和牧民建设新牧区的积极性。建立草原生态移民保障机制,确保牧区草原生态得以休养生息。加强牧区科技培训和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进步支撑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推进牧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快发展牧区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