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作为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稳定物价,增加就业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当中央银行执行货币紧缩政策时,信贷渠道发挥重要作用,此时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银行信贷融资,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理论上讲,企业集团实体规模大,为了维持大规模的运作,企业集团所需要的资金数量会比一般中小企业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商业银行信用贷款补充,与商业银行资金往来频繁,货币紧缩政策势必会给企业集团带来大的冲击。而大多依靠自有资金的单一中小企业受货币紧缩政策冲击的影响则应该不大。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包括上调银行准备金率、通过信贷规划控制贷款和收回流动性贷款等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这些政策并未对企业集团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更多依靠自有资金的单一中小企业却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本文以商业信用作为切入点,研究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银行信贷需求程度更高的企业集团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抵御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而日常生产经营更多依靠自有资金的单一中小企业为何出现了用钱荒的困境。本文对企业集团成员和单一企业2004—2014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企业集团成员通过商业信用相互支持,抵御货币紧缩政策的冲击,并且企业集团中获得银行信贷更多的成员企业扮演了向其他成员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角色。而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性作用在单一企业的表现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将分别对企业集团成员和单一企业以启示:企业集团成员应认识到商业信用在实现资金重新分配、促进企业集团成长的积极作用,合理使用商业信用以促进企业集团发展;单一企业应认识到自己在获得商业信用上的不足,企业间应产生集群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在产业链中进行有效生产分工,发挥商业信用在促进生产经营和实现资金有效配置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