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驱动ORC系统实验及换热设备仿真分析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在中低温热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及余热等)发电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ORC系统中,换热设备(?)损和成本在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当前对于ORC系统的实验研究及换热设备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准确获得变工况下换热器各区域传热、流动及不可逆损失分布和迁移特性,对于深入理解换热器变工况性能、优化设计换热器以匹配ORC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数平均温度差法和换热设备三区域原则,建立了ORC系统纯工质与非共沸工质的换热设备仿真模型,并通过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ORC系统实验数据的验证。该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编写,通过输入流体在换热设备进口的参数,利用二分法假设换热设备工质出口焓值,迭代计算直至换热面积与实际换热面积差值<1%。通过18组纯工质ORC系统换热设备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94%的纯工质换热设备换热量仿真计算值误差处于±3%以内。通过34组非共沸工质ORC系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97.1%和88.2%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量仿真计算值误差处于±3%以内。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换热设备仿真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开展纯工质ORC系统换热设备传热特性实验与仿真辅助分析研究,探索正交设计下外部工况(冷、热源温差95-125℃)及内部工况(工质流量0.10-0.16 kg/s)变化对换热设备传热性能的影响。发现工质质量流量增加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在工质流量从0.10-0.16 kg/s情况下,蒸发器当量传热系数(Ueq,eva)提高了151.9%,蒸发区面积增加192%,冷凝器当量传热系数(Ueq,con)提高了38.2%,冷凝区面积增加33%。热源温度增加对蒸发温度增加有限,且冷源温度增加会造成冷凝温度增加,这都会引起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下降。实验与仿真研究非共沸工质ORC换热设备和系统的变工况特性,选用非共沸工质R245fa/R1234ze(E)(质量比0.25/0.75),研究工质质量流量(0.10-0.14 kg/s)、热源温度(100-130℃)、冷源温度(10-25℃)的变化对换热设备传热特性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发现工质质量流量增加有益于蒸发温度的提高和过热度的下降,在工质流量从0.10-0.14 kg/s情况下,系统热效率提高了105.3%,Ueq,eva提高了74.5%,蒸发区面积增加68.7%,Ueq,con提高了30%,冷凝面积增加33%,而热源温度和冷源温度的提高则不利于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和系统热效率的提升。对比研究了基准工况下不同流量下(0.10-0.16 kg/s)非共沸工质ORC系统与纯工质ORC系统和不同组分比例非共沸工质ORC系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工质的ORC系统效率和换热设备换热性能都随着流量增加而增加,但是纯工质R245fa的ORC系统性能最好。非共沸工质R245fa/R1234ze(E)(0.75/0.25)、R245fa/R1234ze(E)(0.5/0.5)和R245fa/R1234ze(E)(0.25/0.75)的最高系统热效率分别为3.39%、4.38%、2.41%。非共沸工质R245fa/R1234ze(E)(0.5/0.5)的输出功和净功在0.16 kg/s时超过了纯工质R245fa,但是纯工质R245fa在所有流量下的系统热效率依旧最高,在0.12 kg/s时有最高热效率,为4.70%。变工况运行是ORC系统实际应用中不能避免的问题,实验和仿真研究了非共沸工质R245fa/R1234ze(E)(0.75/0.25)ORC系统基准工况下通过调节膨胀机转速(1650-1200 rpm)来改进变工况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膨胀机转速1650-1200 rpm时,蒸发器的饱和液相温度提高了8.8℃,过热度也减少了7.7℃,系统热效率从2.59增加4.12,增幅达59%,Ueq,eva增加了7.6%,蒸发区面积增加14.1%,Ueq,con增加了2.4%,冷凝区面积增加5.8%,因此调节膨胀机转速能有效提高非共沸工质ORC系统在变工况下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电梯制造企业目前面临两方面的状况,第一电梯需求的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需求下的电梯成本计算繁琐,第二电梯企业业务多源数据利用价值低,转化困难。企业在应对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需要实现快速成本计算与电梯报价赢取客户。本文以电梯服务订单历史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体系提出了层次聚类的数据表示方法,实现了原始业务数据到机器学习使用的数据集的转化,基于数据均衡和基于阈值的特征选择方法完成数据改善
高锰钢表面等离子熔覆碳化钨-镍基合金复合涂层可以显著提高其耐磨性和寿命,但是目前针对碳化钨在复合涂层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对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本论文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高锰钢基体上制备碳化钨-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研究工艺参数对熔覆碳化钨-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规律,探究在等离子高能量输入下碳化钨的熔化情况和在涂层存在形式及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等离子熔覆碳化钨-镍基合金
随着通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消费者对手机外观造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缺陷检测作为手机外观质量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受制于检测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提取出有效的特征。而落后的人工检测手段更加不能满足智能制造背景下的生产需求。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手机中框的缺陷检测带来了契机,由于其数据驱动的特性,对开发者没有先验知识的要求,
基于不规则金属网络的透明导电薄膜导电性好、透光率高、制备成本低,能被应用于智能窗户、除雾(霜)器和电子皮肤等现代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这种金属网络的不规则性导致了该类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些问题,如电流、温度分配不均匀和高负载下失效等,这阻碍了其进一步开发和大规模商业应用。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数值仿真工作,对透明导电薄膜通电加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开发并利用电热耦合数值
柔性可穿戴设备处于下一代电子设备的最前沿,其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就是可匹配的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作为电源,例如柔性锂离子电池(LIB),超级电容器(SC),太阳能电池,以及微型燃料电池等核心零部件。近年来,探索如何制造更适合且有效的电解质材料,优选电池配置和结构设计,开发具有更好电化学性能的柔性电源,最终实现柔性电子产品的集成,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广泛研究的电池体系中,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
电子束焊接与传统焊接方法相比,具有焊接缺陷更少、热量更集中、热影响区更小等优点,且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几何形状及接头组织性能有重要影响。高碳高铬不锈钢在机械、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含碳量高,其焊接性较差,电子束焊接是提高高碳高铬不锈钢焊接性能和质量的较佳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5mm厚440C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焊缝形状变化规律。通过单一变量分组研究各工艺参数(电子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不需要将化学能燃烧而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装置。SOFC具有燃料范围选择广、材料价格低及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CO等有害气体的优点。随着对SOFC相关研究的不断探索,SOFC的研究制备技术日渐优化,但还面临着些许问题。如另外传统SOFC工作温度过高,工作温度达到800-1000℃时才能达到电池启动的温度条件,过高的工作温度对电池电化学组件之间热膨胀系数及材料本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性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的冠心病患者人数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该疾病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药物洗脱支架是医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市面上许多药物洗脱支架只负载一种药物而无法解决支架植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炎症、血栓等所有症状,且药物洗脱支架上的载药涂层存在附着力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涂层剥落的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科技水平得到迅速的发展,一类复合声学材料或结构(声子晶体:由人类合成并周期性分布)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因其通常具备一定弹性波或声波禁带的物理结构特性,因此,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意义和开阔的应用前景。它对声波的调控特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存在声子带隙,即声子带隙频率区间内对应的声波的传播是不被允许的,而频率处于上述带隙频率区间以外的声波是可以完美地进行传播并且不
板式冷凝器的冷凝过程中,制冷剂气体逐渐冷凝成液体,由于重力作用,会出现冷凝液大量聚集在板式冷凝器下部的现象,液膜变厚,热阻增加,导致传热系数急剧减小,传热恶化,且压降增加。本文将分液冷凝技术应用于板式冷凝器,提出多流程分液板式冷凝器,冷凝液从板程间排出,减少了冷凝液的聚集并减薄了液膜厚度,提高了下一流程的干度,可实现传热强化;且由于冷凝液排出,质量流速减小,压降也减小,能够有效提升板式冷凝器器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