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贸易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多。相比于大型公司,规模较小的公司因其自身的实力不足、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及资信等级不够,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取融资。商业银行通常选取资信好的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同时,各经济主体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会尽可能地占用流动资金,拖延付款时点,形成销售方较多的应收账款。商业银行提供的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它的出现缓解了资金需求大与应收资产被占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此模式在我国发展尚不纯熟,信用风险环境还不健全,国内商业银行缺乏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体制且实践经验不足,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基于此本文对A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问题展开研究,试图为其风险控制问题提出若干建议,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缘由。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应收账款融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银行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第三章对A商业银行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以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现状调查为基础,从宏观层次对A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存在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包括操作不当、信用危机、法律漏洞和其他不足,其中操作不当最为明显,但其他三项风险也不容忽视。第四章介绍了 A商业银行对H企业具体一项融资失败案例,主要站在银行角度,利用H企业的财务数据并结合对H企业的综合考察,从微观层次识别各环节所暴露出的风险,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存在的四项风险控制隐患,包括对应收帐款融资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健全、法律法规规定不详、贸易背景与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欠缺造成的信用风险及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整体风险认识不够。在此基础上,第五章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风险控制的建议,以期实现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良性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具有风险系数高、多维性及复杂性等特点,而大多数商业银行多年来在业务开展时常只对授信企业进行考察,对应收账款的还款人的调查稍显不足。同时,仅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远远不足,还需要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财务分析并对应收账款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充分识别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建议,对加强商业银行对财务数据的利用,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