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高中美术选修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行“1+2”的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必须修完3学分,方可达到学分认定。美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拓展美术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实践的能力。由于学生在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习中要达到学分认定,所以给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思想为指导,初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为评价目标的观念,淡化分数和名次。以“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进行评价。针对高中美术选修模块教学的特点,从高中美术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调查高中美术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观念和认识,本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标而进行学生的学业评价,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高中美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由于美术选修模块的课程设置特点,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模块学业成绩测验两部分组成。在本研究中对过程性评价的三种方式进行探索,主要是目标分类评价方式、专题作业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创作实践情况,丰富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使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得以完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高中美术选修模块教学、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美术学业评价的基本概念;其次阐明了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再次分析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评价理念:加大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比重,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美术学习情境,进行跨学科的探索,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第三部分,山东省诸城市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分析近三年来诸城市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的现状,发现学业评价中存在五个问题:1、忽视对实践过程的评价;2、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评价;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4、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还很薄弱;5、教师的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1、缺少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持;2、对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作用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3、教学主体各方不能全员参与;4、分工与逐级调整环节处理不当;5、任课教师与学科组的负责制不明确;6、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第四部分,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的实施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对高中美术选修模块学业评价方法的研究,初步确定学业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模块学业成绩测验两大块组成。针对过程性评价设计了三种评价方式,即目标分类评价方式、专题作业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分别介绍了三种评价方式的内涵、特点、在美术选修模块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案。第五部分,结语。总结了本次研究的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方向。